【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季江,历史教师,爱好写作曾在《参花》《德育报》《朔州日报》等刊物发表作品。现就职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四中。
《感悟粮食》
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中学历史教师。今年秋季,我又从一开始,接任七年级历史科目的教师职务。初秋时节,酷暑仍在,我讲的课是《原始农耕生活》。
金秋九月正是一年收获之季,这个时候主要收获的是麦、黍、稻等粮食作物。作为老师,引导方向是很重要的。我提问学生麦、黍、稻和蔬菜、水果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答:“麦、黍、稻容易存放,不易腐烂,比蔬菜、水果存放时间长。”
一语中的。我很高兴,带着学生们一起猜想七千年之前我们祖先的生活。那时候,到了冬天,祖先们所生活的地方,气温下降,野果凋零,难以获食。松鼠、刺猬、蛇面对这样的情况,它们便不吃不喝,安然入睡,一宿而过,便是春暖花开,他们睁开朦胧的眼睛,一切安然无恙,继续生活,这就是冬眠。大雁看到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四处荒凉,它们展翅高飞,迁徙到了温暖的南方地带,继续捕食。而我们的祖先虽然聪明智慧,但是面对无食可获的处境,他们一定仰慕过大雁,仰慕它们的远走高飞;也一定钦慕过松鼠和刺猬,钦慕它们的一宿而过。对于自己的处境,想必我们的祖先一定很无奈。心中也有远方和诗,却难以腾空而起;身在当地,却不能适应冬季的无食可寻。为此,他们一定怨恨过自己,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许这样的优良传统在七千年之前就有了。我们的祖先采到一些多余的果实,吃了一部分,节约的保留了稍许,发现留下的果实有一两类不易腐烂,他们认识到了这样的特点。于是采摘的时候,尽量多采摘这类果实,获取量多,堆积而放。其中有的果实混入泥土之中,第二年春天,这些果实得土壤之涵养,得水份之滋润,得阳光之普照,它们破土而出。当祖先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们一定很好奇,于是试验着把这样的果实埋到土壤里,第二年阳春三月,生根发芽;伏暑时节,拔地而起;金秋九月,硕果累累。这时,在他们心中一定燃烧起了希望的火焰。想必当时的他们是多么地高兴呀!
从此 ,祖先们再不因受季节更替而困惑和苦恼了。他们把这样的果实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储藏起来的果实就是祖先们冬天越冬的食物——粮食。有了粮食,他们才再不用为了糊口而四处飘荡,才有了选择固定居住地、搭建固定居住场所的必要。
粮食虽然没有瓜果、蔬菜的甜嫩,没有大鱼大肉的美味。但是它有易于保存、适于储藏、得土易生发的特性。它让人类有了越冬的食物,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不得不说粮食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我让学生们用心去深切地感受我们祖先的生活处境,感受他们面对寒冷冬天无食可获的困惑和无奈,想象他们是怎样发掘了粮食这种属性独特的食物以及用它来越过难寻食物的冬季,让学生们在过去和当下的时空中遨游,从而加深对粮食的感情,更加珍惜每一颗粮食。
第三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3月11日--4月30日
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茅盾,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新中国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茅盾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第三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2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两部文学大典全国征稿,欢迎咨询投稿!!
1、《传世孤本》隆重征稿!
2、《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征稿!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1、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2、达到入选条件者,按照页码安排稿件。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