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革商命与“不其山”的诅咒 —— 一段演义重构的东夷史诗
文/董敬斋
小序:2025年季春,在参与城阳区社区志评审期间,我与潍坊党史研究院孟庆云主任、李长山院长游览城阳博物馆,发现古代不其县的其字上边有个己字,即㠱,我便联想到了古己国。“不其山”得名于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在城阳一带的“不族”和“其族”,两族共同活动于城阳铁骑山一带,形成部落聚居。他们是东夷族群的分支一一莱夷族中两个较为大点的部落,“不其”古音为“fú jī”,其与己的读音一致。我在主编《纪台镇志》时,编写了《己器、㠱器与纪国》,收录了寿光、烟台、莱阳等地出土带有“己、㠱”的铜器。己,己国也,即后来的纪国。纪城南有𡸷山,㠱、𡸷均有其,莫非族缘相牵?顺着这个思路,我斗胆推演,形成下面文字,看官不必当真,权当戏说矣。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一战定鼎中原,商王帝辛自焚鹿台,殷商社稷崩解。然周人虽以“天命”自居,东夷诸国却拒绝臣服。周公东征时,姜姓诸侯国“己”(即纪国前身)联合莱夷、蒲姑等部族,据守青州其山(今山东青州峱山、香山)天险,以青铜冶炼技术与山地堡垒构筑防线。据临淄齐故城考古报告,周初齐国宫城选址于淄水东岸,恰为防范东夷势力西侵之布局。
战败后的己国被迫更名“纪”,都城北迁至弥水东岸的“剧”(今寿光纪台村)。纪侯撤离祖地前,于城阳不其山(今青岛铁骑山)埋藏一尊刻有“己竝”铭文的青铜鼎,并立下诅咒:“凡夺我祖山者,必受神罚!”考古学者发现,此类青铜礼器常与东夷族群的山岳崇拜相关,其山图腾可能源自少昊氏“以鸟名官”的凤鸟信仰。不其山之“不其”,也许是“其族不可征服”的双关隐喻,暗藏东夷后裔对周礼秩序的抵抗。
纪国虽屈从于周室,却凭借莱州湾盐田与冶铁技术重振国力。据《夏王朝》研究,东夷地区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便掌握高温冶铜技术,二里头文化更显示中原与东夷的冶金交流。至西周中期,纪国垄断胶东半岛的青铜器铸造,甚至通过鲁国向周王室进贡“齐法化”货币(临淄故城出土战国货币作坊遗址可佐证)。1951年4月,山东黄县出土了8件“㠱器”。 古有㠱国,究竟在哪?
周夷王三年(约公元前9世纪),纪侯以“齐哀公荒淫”为由进谗,致其被周王烹杀。齐国宗庙自此刻下“九世之仇”,誓言灭纪。这一事件在《史记·周本纪》中虽未明载,但考古学者通过齐故城贵族墓葬群分析,发现西周晚期齐国贵族墓随葬兵器数量激增,暗示军事扩张意图。纪国则联合鲁国、莱夷构建“盐铁同盟”,甚至一度逼迁齐国至薄姑(今博兴县)海滨。然而,齐襄公继位后,纪国三邑(郱、鄑、郚)突然叛乱——占卜显示:“不其山鼎现,其族分裂”。考古证据表明,齐国可能以“重返青州其山”为诱饵,策反三邑中的“其族”分支。烟台出土的“己华父鼎”铭文记载:“齐侯许归祖山,郱、鄑、郚皆叛纪”,印证了这场内部瓦解的阴谋。
公元前693年,齐军血洗纪国三邑,纪季携酅地降齐,纪国疆土崩解。纪侯逃亡前,命工匠将国史铸入九鼎,埋于不其山麓。三百年后,稷下学者邹衍在此发现残鼎,铭文揭示惊人真相:所谓“其族”,实为少昊与凤鸿氏后裔,其山图腾暗藏“青铜冶铸秘术”;而纪国灭亡的真正原因,竟是鲁国为独占其族冶铁技术,默许齐国吞并纪地。
这一发现与《追迹三代》所述相呼应:三代考古常需结合文献辨析与出土遗物,例如殷墟甲骨验证《殷本纪》世系,周原遗址对应古公亶父迁岐等。邹衍的发现,揭示了周人“以史为鉴”背后的政治操弄——正如冈村秀典所言,早期王权的历史叙事常混杂记忆与创造。纪国史官为保全真相,将“少昊冶术”以图腾密码铸入鼎纹,直至汉代胶东仍有“其族”后裔传承冶铁技艺,烟台上夼出土的战国冶铁炉遗址可为此佐证。
纪国史诗的湮灭与重构,折射出三代历史书写的复杂性。考古学者杨磊提出,需以“后台视角”审视文献,即结合遗址时空背景与遗物,穿透政治叙事的迷雾。例如,临淄故城宫城从郭城中心向西南隅的迁移,实为田氏代齐后强化集权的象征;而纪国都城从青州其山迁至弥水东岸,则暗含周室对东夷势力的分治策略。
今日胶东半岛散落的“纪”姓子孙,仍在族谱中传承“凤鸟衔鼎”的图腾记忆。而考古发掘的青铜铭文与冶铸遗址,终将那些被周礼秩序掩盖的东夷史诗,重新拼接成一部“不其山”的叛逆叙事——正如《追迹三代》所言:“考古学的使命,恰在于让沉默的遗物与喧嚣的文献,在历史的裂隙中对话。”
作者简介
董敬斋,字静远,号北海学子、慕黄鹊景,山东寿光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专著8部,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圣城文庙》获圣都文化奖重大成果奖。其著作《信念》由刘源上将作序,并于2024年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刘源上将、胡德平部长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董敬斋主编《文家街道志》《纪台镇志》等志书,担任数十部志书、谱牒顾问及主审,撰写谱序、志序、碑文数十篇;《北海书院赋》《清源赋》《陈少敏赋》《神泉赋》《张僧苑序》等作品被镌刻于公共场所。
董敬斋同时具备多重医学资质:中医全科医师、高级营养师、中国特医联盟(北京)医学研究会会员、心理咨询师、社区母婴健康指导员、体重管理师。其研究方向涵盖营养医学、《伤寒论》等古中医经方、民间偏验方、膏方,尤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调理。出版《山雷颐—养长养生真谛(散文卷)》。
董敬斋是寿光春雨义工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经常开展公益事业,无数次受请讲授古中医理论、细胞营养医学、养生及《易经》课程,累计为数千人免费提供中医、营养干预与心理咨询方案,其愿景是“让更多的人更加健康长寿″。2024年被寿光市推荐为潍坊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