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五绝)赏花
文/曾小蓉
宁愿花前笑,无需风后到。
牡丹犹艳色,一睹芳容貌。
网络点评
这首五言绝句以牡丹为意象,通过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赏花人的心境与牡丹的绝世风华。全诗结构精巧,情感递进分明,在传统咏物诗中融入了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以下从意象解析、情感表达、艺术手法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解析:牡丹的时空隐喻
"牡丹犹艳色"
"艳色"二字浓缩了牡丹的视觉冲击力,与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形成呼应。"犹"字暗含对比——即便在众芳凋零的暮春,牡丹仍葆有绝世姿容,这与皮日休笔下"落尽残红始吐芳"的牡丹特性相符。诗人通过牡丹的持续盛放,构建了超越季节的生命力意象。
"风后到"的哲学意蕴
"风后"既指自然界的风过花落,亦可引申为世事变迁。徐凝诗云"千娇万态破朝霞",而此处反其道强调"无需风后到",体现对易逝之美的警惕,与白居易"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的及时行乐形成对照。
二、情感表达:赏花态度的双重性
"宁愿花前笑"的审美自觉
"笑"字突破传统咏物诗的静态描摹,赋予观者主体性。正如李正封"丹景春醉容"的沉醉,此处更凸显主动选择:诗人拒绝被动等待,呼应唐代洛阳"倾城观牡丹"的盛景,展现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
"一睹芳容貌"的刹那永恒
"一睹"的瞬间性与"芳容貌"的永恒性形成张力。王维曾写"花心愁欲断",此处却以决绝姿态定格惊艳瞬间,暗含陆游"人将锦绣学群花"的物我交融境界,使审美体验升华为生命印记。
三、艺术手法:古典意象的现代转译
对比结构的创新运用
"宁愿/无需"的二元对立突破传统咏物范式,与刘禹锡《赏牡丹》中芍药、芙蕖的衬托手法异曲同工,但更突出主体选择。这种取舍暗合晚唐罗隐"艳多烟重欲开难"的困境,却以明朗态度解构愁思。
视觉通感的凝练呈现
"艳色"统摄视觉,"芳容"勾连嗅觉,在20字内实现感官交响。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经典组合在此被解构重组,通过"睹"的主动动作,使传统意象焕发新的感知维度。
综合评述
该诗在五绝的严格形制中,既继承了唐代牡丹诗"动京城"、"百花王"的恢弘气象,又注入宋人"占断城中好物华"的细腻哲思。其"宁取当下"的审美态度,与当代语境中的存在主义思考形成跨时空对话,使古典意象焕发现代生机。诗中牡丹已超越具体物象,成为永恒之美的精神符号。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