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
蒋海荣/安徽淮南
我的故乡依舜耕伴淮河
星空下废墟哭
被点点撕裂的人性
被阳光下的泡沫
放大浮夸
有一些隐匿
住在阁楼凭栏望
三个女儿皆长大
就业丢了教育的脸
回家寻找
留下太多羞辱的视野
110.12345双管猎枪
是否有明亮的眼睛
剥开迷雾围城
在我的村庄
孤独寂寞打压离间
你截取角度
我观看视角
被层层篱笆绝限了信息
扭曲的过滤的
我的成长智慧活着就是希望
多少个白天黑夜
多少利剑出鞘
妖魔鬼怪围绕
眼睛里面寻觅春光
世上本无路
走着走着就成了脚下的路
世间上本无秘密
有人故意撩乱了你的视线
诗评
蒋海荣的这首诗以故乡为切入点,聚焦现实困境与精神挣扎,在冷峻笔触中藏着对时代与人性的深刻叩问,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意象的撕裂感与现实隐喻
“废墟哭”“撕裂的人性”“阳光下的泡沫”等意象,构建出破碎的故乡图景——物质废墟与精神废墟叠加,泡沫般的“浮夸”既是消费主义的隐喻,也指向价值体系的虚浮。“110.12345双管猎枪”以符号化表达,暗讽基层治理中程序正义与现实困境的割裂,“明亮的眼睛”的追问,透露出对真相与公平的渴求。
二、个体经验与时代焦虑的交织
“三个女儿皆长大/就业丢了教育的脸”直击教育投入与社会回报的失衡,将个人家庭叙事升华为群体焦虑;“被层层篱笆绝限了信息”则以具象化的“篱笆”,隐喻信息茧房与话语权壁垒,个体在“扭曲的过滤的”环境中,“成长智慧”被迫异化为生存博弈,“活着就是希望”的宣言里藏着苦涩的妥协。
三、诗歌结构的复沓与精神突围
全诗以“望”“寻找”“寻觅”等动作串联,从“阁楼凭栏”的凝视,到“利剑出鞘”的对抗,再到“走着走着就成了路”的决绝,形成从困惑到挣扎再到破局的心理弧线。末段“本无秘密/有人故意撩乱了你的视线”,以近乎呐喊的直白,撕破虚假面纱,在绝望中留存清醒的批判意识。
诗作以粗粝的质感撕开城乡转型期的多重伤口,在个人记忆与公共经验的碰撞中,既控诉着信息垄断、教育困境等现实病灶,也以“寻觅春光”的意象,为灰暗基调注入微茫的希望。这种在撕裂中追问、在困局中突围的书写,恰是诗歌介入现实的有力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