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俗节气系列散文
【谷雨】
作者:罗雅博
“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唐)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
红日淡,绿烟晴。早莺出谷。柳花风淡,微风习软,细雨扑簌,小白浅红。荼蘼香暖,半开微吐。数声布谷啼,满院东风起。丁香含露,梨花飘雪。海棠铺绣,落红成阵。“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才始迎春来,又将送春归。此时节,宜赏花品茶、听雨种谷。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云烟轻卷草木摇,柳絮纷飞子规啼,农历三月中,雨落谷生,天地朗润,繁花似锦,万物一派升腾之气,为送春归,为迎夏至。
若不是一场净雨,若不是一场花开的盛宴,人们竟还未发觉春将离去。就像世间所有的告别,总是悄无声息的,叫人不经意间就留了些许遗憾。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古人将“五天”分为“一候”,“三候”即为一个节气。中国古代也将谷雨分为三候。
一候“萍始生”。谷雨丰沛,犹如甘霖洒落,浮萍繁茂滋长,鱼影跳跃水面,青萍点点给寂寞的水塘增添了几分活泼的点缀。
二候“鸣鸠拂其羽”。家燕归巢,斑鸠轻盈,飘渺大地,寒意尽褪,暖意融融,二声一度布谷布谷声声,鸣声响亮,那是提醒人们早日播种,莫负时光。
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桑葚树郁郁葱葱,头戴皇冠的鸟儿翩然而至。每一年的谷雨时节,桑树于戴胜鸟犹如秋日梧桐之于凤凰,那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
谷雨谷雨,雨落谷生。暮春时节,春雨正盛,绵绵柔柔,布谷布谷,催人及时行春。
古时就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为的只是和自然的亲近。
南方有谷雨时节采茶的习俗,据传谷雨这天炮制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采摘一些新茶回来制作饮用。
北方有谷雨时节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陕西白水民间传说谷雨的起源与仓颉造字有关。据《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创造了文字,惊动了天地,出现了天降粟谷,谷如雨下的奇观。后来,人们就将这天定为“谷雨节”,作为纪念仓颉的日子。至今陕西白水仓颉庙仍然在谷雨节气举行传统庙会,祭祀仓颉,感念他发明文字的巨大功绩。
谷雨前正值春茶采摘时节。江南多产绿茶,各地开采时间或早或晚,根据采摘的时间,一般可分为采于清明前的“明前茶”和采于清明和谷雨之间的“雨前茶”。人们多以明前茶为贵,不过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却指出:“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他还认为谷雨茶温凉,有祛火、明目、除湿气的功效,可做茶疗。
明代文人唐寅推崇阳羡茶,他在诗中云:“清明争插河西柳,谷雨初来阳羡茶。”旧时茶农采了鲜叶后,列灶焙茶,灶火不熄,香飘十里。成茶后以顾渚山的金沙泉水冲泡阳羡茶,盛在宜兴特产紫砂壶中,堪为饮茶“三绝”。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谷雨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价格比较经济实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逊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谷雨茶。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还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国饮的“全民饮茶日”,并举行各种和茶有关的活动。
谷雨时节,晚樱海棠吹作雪,玉兰婷婷对斜阳。山茶幽幽翠色鲜,听雨成诗,鸟鸣成篇。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蓓蕾绽放,带来花开音讯的风候。谷雨时节的花信也有三候。
一侯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天下无双艳,这富贵雍容的牡丹,只为最隆重的时刻而绽。
二侯荼蘼。那年苏轼被贬居黄州,叹晚春已至,也不禁为荼蘼之清傲独特的花姿所治愈。“开到茶蘼花事了”为春作结,余味悠长。
三候楝花。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楝花是花信风的最后一花,星星点点,灵动小巧,用最温柔的声音告诉你:春将尽,莫负好时光。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之余重要的娱乐活动。
在我生活的陕北黄土高原的小城延安也有一处观赏牡丹极佳的去处--延安万花山。万花山位于延安城西南16公里处,又名牡丹山、柏花山,万花山地属林区,绿树莽莽,碧色连绵,小溪潺潺,曲径通幽。万花山的遗迹当以满山野生牡丹和花木兰墓二者著称。每年春暖花开,柏树丛中夹杂着奇花异草,其中以野生牡丹最富盛名。到了牡丹开花的季节,满山遍野数万株牡丹,竞相绽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众花摇曳,香气袭人,落英缤纷。万花野生牡丹有数十个品种,已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野生植物。据有关专家鉴定万花山牡丹为中国牡丹的原生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万花山野生群牡丹历史久远,《大清一统志》载:“牡丹山,在肤施县南四十里,其地多产牡丹。山为名花占,故万花山得名于牡丹,又荣于牡丹”。洛阳牡丹兴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为宗,所以延安万花山可称为是中国牡丹之宗。宋《图径本草》:“今丹延安山中皆有,但花有黄紫红白数色”。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牡丹出丹州、延州”,并在《花谱》中载有延安红、丹州红,“皆谓产之杰然者。自丹延以西尤多,士人刈以为薪”。唐宋以前牡丹多到当地老乡时常砍斫牡丹茎杆当柴烧,这可说是天下一大奇观。至今在万花山上的唐朝修建老君府院内,仍有唐朝牡丹逸株静植,铁干银枝,风骨卓卓。
只是小城的牡丹开放时间略晚于其他地方的牡丹,一般要到农历四月八,漫山牡丹才依次争相绽放,争奇斗艳。每逢四月八延安太和山(清凉山)道观都会举办庙会,善男信女把一条险峻的登山石道挤得水泄不通。万花山管委会也会适时举办一场牡丹花会,也会引来不少小城居民驻足花海,流连忘返。彼时万花山游人如织,人们或是流连花海,或是凭吊花木兰,或是在万花山庄和陕北风情村的农家乐窑洞里歇息用餐,舒适惬意,今人也不乏古人对山水花木的钟爱之情。
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桃花水沐浴,可消灾避祸,驱邪纳祥。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时节,移苗点豆,农家用一场盛大的农事,留住翠色,送春归去。而世间繁花,似乎也要赠春一场惊艳,愈开愈盛,绝色人间。
谷雨是春种的大忙时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子规,又名杜鹃,俗称布谷鸟。此鸟飞鸣田头桑间,农人便以为此鸟在催促人们耕种。有谚云:“清明谷雨紧相连,早稻地区种秧田。”谷雨是播种的时节,人们在布谷鸟一声声“布谷-,布谷-”的“催耕”啼鸣中,将谷种均匀地播撒到秧田中去,播撒的不仅是谷种,更是丰收的希望,因此播种也不乏郑重的“仪式感”。谷雨时节也正值江南的蚕月。“谷雨亲蚕近”,从谷雨开始,蚕农人家便进入了采桑育蚕的忙碌阶段。萧放介绍,蚕农人家把蚕视同自己的孩子,将之称为“蚕宝宝”。蚕农家中通常有一间专门饲养蚕的蚕室,有一位蚕娘负责春蚕的饲养。旧时养蚕没有相应的监测技术和设备,诸多程序都有赖于蚕娘的自身感受,蚕娘觉得蚕宝宝饿了,便给蚕宝宝喂叶;蚕娘觉得蚕宝宝饱了,便停止喂叶;蚕娘觉得蚕宝宝冷了,蚕室内便生火取暖;蚕娘觉得蚕宝宝热了,便要退火。蚕娘如同宠爱自家孩子一般体贴入微地呵护着蚕宝宝的生长。
谷雨节气是体现农业文明的特别节气。无论是播种养蚕、赏花品茗,还是驱除病害、纪念仓颉,都体现了古人的风雅和智慧,也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现代人可以在享受节气文明的欢愉里,告别春季,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每一场遇见,都是不可多得的唔面。莫叹春色晚,春日宴,且歌且笑吃茶去,偷得浮生半日闲。莫叹春太浅,依依惜流年。
每年暮春,总有人感慨春光太短,其实,何止春光,人生一世转瞬间,纵使尽欢,依旧太短。所以,告别的时候,一定要多留恋的望几眼。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告别,不是终结,而是为了又一次更好的相遇。告别了春的温柔,便迎来了夏的热烈,告别了春红的娇媚,还有夏绿的摇曳......一年四季,春去夏来,仅仅是岁月的循环,光阴轮回,就赋予人生生不息的期盼。
朝来夕往,四季流转,岁月无情,温柔在心。不必为春的辞别而忧伤,幸福,其实触手可得,美好,亦不止步于眼前。

作者风采:罗雅博,陕西省延安人,河北大学毕业。中国计生协摄影社摄务委员,《陕西日报》特约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外华语作家》、《中国作家联盟》、《华人文学》签约作家。有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文集《凝望延安》、长篇小说《高天厚土》、《红颜》、诗歌集《落雨如诗 岁月如歌》、散文集《歌唱延安》、《中国二十四节气系列散文花信风》等。文学作品被多种典籍收录。在公开媒体发表摄影、文学作品数百余篇(幅)。

党育:原名张党育生于1964年,内蒙古五原县糖厂下岗,喜欢文字,热爱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喜欢诵读,愿把美好与人分享。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一到三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500~10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一一一一一一
平台创作团
曹式清 沁泊 百灵 史建学 侠骨柔情 李海庆 松水散人 许日辉 傅青松 邓连朝 赛青松 陈尘 曹式清 赵沈南 罗雅博 傅晓阳 老艾 何克林 心灵活水 光明乾坤 袁显标 岑林 红袖添香 惜缘 舟行 王维勤 枯叶秋蝉 胡卫民 山水朦胧 静观高天流云 拙愚 安然小静 路月明 邹开桥 丁丁 吴家春 孙瑞 王鹏飞 雨露 李佳骏 袁理鹏 牟晓宁 夕风 傅亦农 伊川之子王明见 马慧萍 多情才子 举杯邀明月上善若水 醉索荷 董妮 明溪 金翅鸟 刘结根 云水禅心 云最深处 邹积成 匡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