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一行
到淄博三转一响博物馆调研
石广东

4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一行13人,在副处长张成宝、副书记于洪华带领下到淄博三转一响博物馆专题调研。

琳琅满目的晶体管收音机

在览展厅,张维杰馆长对特殊规格的国徽藏品以及国徽图形结构形成的奥秘进行了别具一格的阐述。

张维杰详细介绍了“三转一响”的概念——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并将其比喻为“新中国轻工业、电子工业与人民生活变迁的函数”。在各板块展厅的讲解中,他通过口述历史、实物故事与时代精神的多维解读,展现了中国轻工业发展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价值。

抗日英雄马耀南司令骑过的自行车,是镇馆之宝。

一台为抗美援朝战士做棉衣缝纫机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刘效东教授现场放映电影

坐进周村区广播站直播间沉浸式体验

程控电话交换机前,带上耳机,拨号插线、找到总机接线员的感觉。

收音机改装的发报机,传出“永不消逝的电波”嘀嘀声。

电唱机传出中国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赶牛山》歌曲。
通过参观藏品实物,沉浸式亲身体验;了解中国轻工业发展史,了解祖国建设发展中的周村贡献、淄博贡献、山东贡献;听到每个藏品背后精彩的中国故事。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三转一响”,唤醒了时代记忆,展示了社会发展。看到这些珍贵藏品经过修复,自行车、摩托车、缝纫机、座钟挂表都能转,收音机、电唱机、录音机、大喇叭都能响,电影机能正常放映,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纷纷惊叹:这在全国绝无仅有,真是了不起的奇迹。
可以说:“三转一响”藏品的每道齿轮都镌刻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印记,这些“老物件”是我们读懂中国制造的生动教材。
张维杰馆长以守护工业文明的情怀,几十年深耕不辍,用心、用情将散落民间的“三转一响”编织成一部可触摸的新中国轻工业史诗。这些老物件,为我们了解技术、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提供了鲜活样本。

淄博三转一响博物馆是以多类器物展示时代主题的综合性民间博物馆;为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中小学研学游基地等。其高校“思政课”在三转一响博物馆实施沉浸式特色教育项目受到国家教育部表彰。被国家工信部公布为首届优秀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示范案例,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博物馆。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收藏、陈列、展示“三转一响”时代记忆的民间综合性博物馆。

馆长张维杰潜心挖掘整理,编撰了《三转一响》《三转一响文化研究》等,抢救性地保护国家记忆和本土工业文化遗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新华网、上海东方卫视、《新民晚报》、山东卫视新闻频道、大众网、淄博电视台等媒体对其进行过宣传报道。
当选“感动淄博”年度人物。

石广东 中共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淄博市儒商研究会理事、淄博市杂技艺术家协会监事、周村区短视频协会会员。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