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奶奶的无奈簿地依天难养家,爹爹早去剩妈妈。
一双儿女留寒舍,两只鸳鸯飞远涯。
春种秋收腰累垮,身患重病强咬牙,
无人理解常遭骂,老妪伤心落泪花。
我的理疗店可接触社会上各阶层的人士,多少个人间故事都在感染着我:让我同情,让我伤心落泪,也让让我愤怒和痛斥!最近一个老奶奶的生活岁月一直让我慷慨万千,同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奶奶叙说家的艰辛与悲伤,痛哭流涕的哭声始终震憾着我。为了对老奶奶的崇敬和怜悯就用丑墨描绘她对家的爱心和无奈! 岁月年轮记载着草民的无数个爱与恨,但因为只是人间的一粒红尘,文人墨客很少记载贫民煩事,多少百姓的爱与恨、美满与幸福,快乐与忧伤,……都被沧桑岁月所掩埋,多少感人的故事都成为过眼云烟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生活在底层当了几十年小萝卜头的官,又管了一段时间的火车运输,现在又从事中医康复理疗多年,对底层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从接触、了解、感受、印象、体会、要比一般人深刻多,所以写出一个个草民故事,因水平有限的原因,使故事难以感人肺腑,只有丑作奉献。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打工者的不易,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感悟。
老奶奶的故事也就是如此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分田到户,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随着历史的进步,一亩黄土地如何都承担不起:孩子上学、住房、看病、养老、红白理事、娶妻抱子、柴米油盐酱醋,吃喝拉撒……在这繁重的复担面前一亩黄土地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不堪负重羞涩无能,难以撑起家里的千斤重担了。
为了生计儿子儿媳只得背井离乡漂泊远方。寒舍里只得留下年迈体弱多病的奶奶和一个孙子孙女,相依为命苦度日月。因丈夫早逝,家只有奶奶强守护着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挑起这个沉重的担子。生活中那瘦弱的身体经常在风雨中晃动,在夜幕中伫立,含辛茹苦的延续着这个本不属于她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天一天伴随着朝起朝落。当晨曦还在酣睡,奶奶已经把饭做好了,等待着孩子们起来吃饭。怕耽误孩子们上课时间。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每天都重复着这个套路。无怨无悔把孩子送进学校,又把孩子接回家里。她自己也数不清送走多少个太阳,又迎来多少月亮。多少次在夜幕降临中消沉,多少次在路口旁徘徊中张望。她不知道骄阳似火,忘记了寒风凛冽。
农忙了奶奶身披霞光,穿梭在白昼之间,弯腰耕耘劳作,她那有曲线的身躯,在田埂上来回挪动,表现出勤劳坚韧的信念,她身后留下一串串脚印,滴滴汗水倾注着对家挚爱和责任。
奶奶虽然老了,但骨头里仍然透着坚毅和执着,对家充满着爱的希望,在苦在累从来不给孩子们讲,让孩子在外面安心挣钱,因为家很多开支都需要钱。更希望孙子孙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报效祖国,回馈家庭。
可是两个孩子因从小缺乏父母关爱,养成我行我素的坏习惯,从来都是钱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理解奶奶的千辛万苦,十几岁了一切都还依赖奶奶,少不如意话语似针,……。把奶奶的心刺的好疼好疼,多少次奶奶都气得老泪纵横。委屈无法对人说对人讲,只有把无奈往肚里咽,说出去还怕邻居笑话,给媳妇说还怕媳妇恶语,奶奶只能把这些痛藏在心里,藏在自己最疼地方!
繁重的家务奶奶的身体被劳累侵蚀,精神被千头万绪缠绕。身体垮的连床都上不去下不来,多少次自己都想大哭一场,苦到自己难以支撑,可还是咬牙坚持,为了家和儿孙们,她仍然无怨无悔硬挺着、奉献着。她象一盏微弱温暖的灯,在艰苦的岁月里散发着微光,照亮着家,照亮着儿孙们的前程。她没有什么奢望,只有一个盼望:在有生之年给家带来一丝温暖,让爱与怀念,填满家的沟沟坎坎,让灯枯油尽的萤光换来子孙们幸福美满快乐与安
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