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故土,叶落归根
文/徐觉庆
数月以来,我早晨常去距家较近的公园散步,总是看到一只白鹳在一条小河边上蹲守,时而觅食,时而徘徊。有人靠近便振翮飞离,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复又落在原处,或是飞入附近的小树林,里面好像有它的巢穴。寒冬来时就不见了它的踪影,谁知阳春时节它又飞回来了,依然在老地方活动。目睹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晋代诗人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的诗句,觉得所言极是。
巧合的是,不久前我看到一则视频,讲的是四川一位人士养的一羽信鸽,卖到加拿大,岂料数月后这只信鸽飞越二万五千多公里,经历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域,最终身疲力竭,憔悴不堪地飞回中国,飞回故乡,飞回主人家中,令主人唏嘘不已!由此可见,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说“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之句属实无谬。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nostalgia)是与生俱有的一种情结。屈原一生爱国,主张联齐抗秦,推行美政,矢志不渝。虽遭陷害被流放,但对故土楚国眷恋难忘,在流亡途中闻知郢都沦陷后绁石投江,以死殉国!英国十九世纪的杰出诗人罗伯特.勃郎宁曾写了一篇蜚声遐迩的抒情小诗《异国思乡》(Home-Thoughts, from Abroad),当时他身在异域,想像自己的故乡英格兰在四月已是桃红梨白、莺飞草长、青山绿野、鸟语花香,此种丽景其他国家难以媲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真切眷念与热爱,展示出爱国主义思想。在我国,也有很多的爱国志士不留恋异国的高职厚禄,心系故土,冲破层层障碍,学成回国,如钱学森、钱伟长、华罗庚等科学家们,他们为新中国的壮大与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历来有着叶落归根的传统习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贺知章)的诗句反映出游子晚年归乡的拳拳之心。著名画家,诗人,作家,评论家木心(本名孙璞)在十年动荡时期遭受迫害,含冤入狱。出狱后移居美国,一生未婚,却从未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旅美二十年后毅然返回故乡乌镇定居直到终老。“月是故乡明。”(杜甫),在他心目中,故乡的明月才是最大、最圆、最美好的。人们为纪念他,已在乌镇修建了木心纪念馆。还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终老故乡,然而对故乡“有怀于卫,糜日不思。”(《诗经·邶风·泉水》),始终魂牵梦萦,至死不舍!如中国台湾著名演员李立群的父亲——一位黄埔军校毕业,曾参加抗战的国民党老兵在台湾临终之际再三叮嘱李立群务必将其骨灰送回大陆,葬在故乡,以实现其叶落归根的夙愿。诗人余光中在其《乡愁》诗中曾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但我们坚信,随着祖国的蒸蒸日上,日益强盛,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怀抱,两岸完成统一,而这缕乡愁也定会消融!
钱中书先生在其名著《谈艺录》中曾说:“树有本根,家有肇祖。”
对我们而言,本根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就是中国;肇祖就是神农轩辕,唐尧虞舜,我们都是他们的子孙,龙的传人,也就是伟大,高尚,热诚及善良的中华民族。因此,我们一定要心系故土,热爱中国,不忘根本,光大中华!
作者简介:
徐觉庆,男,大学本科,文学学士(南师大),省重点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人大资料中心“读书俱乐部”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已在《中评网》、《盐城诗词》、《大丰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近体诗若干,2014年“瑞云杯”全省中小学教师诗歌散文大奖赛中荣获诗歌二等奖。另外,在《大学英语》《英语世界》《英语学习》《英语沙龙》《英语知识》《新东方英语》《英语教师》等杂志上发表译诗近90篇及文章二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