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国际慢城东英
文/张智勇
在已经过去的这个冬天,比往年更多的北方候鸟人迁徙暂居于温暖的海南岛,其中一部分就落在了临高县,和刚刚于去年被评定为国际慢城的东英镇,这个中国唯一的世界级滨海慢城,一起享受起了慢生活。
一路向下向下,一条狭窄的乡间水泥公路左拐右转,一辆中型公交车穿过镇点,公路两侧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车窗外棕榈树披着蓑衣,椰子树吊着“足球”,鸡鸭在路上穿行,牛羊在路边闲走,途中偶尔出现的村庙一晃而过。车子掠过一个个村落,把欲一探慢城真面目的我载到了东英镇头洋村的头洋海堂、耕读山房,民宿赶海的博纵村。
一个个古朴自然的村庄映入我的眼睑,一棵棵椰子树的空隙间透出了与长长的沙滩相融的海岸线。毗邻大海的东英镇,距县城二十多公里,占据着滨海生态资源优势,海水落差小,是典型的原生风格的渔歌渔乡。森林覆盖率达46.6%。林海互补,渔业兴旺,一派农耕渔村的自然生态。
慢城的中心地域之一头洋村建有海堂、耕读山房、扶提船歌,与博纵村的滨海民宿、逐潮拾海形成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使滨海休闲度假业态初具规模。
我漫步于头洋海堂,在这个以渔耕人文为主题,源起“祈雨”文化,传播海南岛西部海洋特色人文风光与自然风光的舞台,是属于古代“临高八景”之一“龙潭神雨”与“白蝶贝”自然保护区范围,国家海岸1号旅游公路穿行其中。我细细品味了“头洋厨房”、花园餐厅、乡村书屋、海堂小院民宿等地。看完源远流长的“祈雨”文化小院,步入古色古香的厨房,几名游客在品茗闲聊,耳边传来阵阵盈耳的丝竹管弦乐声,在一派生机勃勃的龙年正月欢景中,游览观光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我沿着汉故海街一路向前,穿过湖边土地、丛林,寻海而去。这里的海水清澈碧绿,游人稀少,十分静谧。离开海岸,安步当车,一辆挂着“沪XX”的黑色越野车从身后缓缓驶来,我伸手去拦,他停车载我,告诉我他是利用年假独自一人从上海过来走环岛旅游公路。
当我走进慢城的另一濒海渔村博纵村,看到村民比邻而居,窄巷麟次栉比,户户通海,家家打渔,吃喝不愁,悠闲自得,我触景生情,行走的脚步也随之放慢了,内心似乎也感觉生活轻慢了下来。眼前仿佛出现了村人们在辛劳耕作、打渔归来,渔歌唱晚,伴随着皎洁的月光,听着海涛,吹着海风,围桌夜饮,轻松品茶,海阔天空,敞怀聊天,悠哉乐哉,享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显示出一副自得惬意的景观画面。这种表面上“懒洋洋”的慢节奏,透示出的难道不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种健康的自然心态,一种积极的奋斗理念吗?这是他们对自己人生的高度自信。这一切正是现代城市人绝对难以体味的生活享受。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千河万江向东流去,最终都汇入了浩瀚无涯的大海。六百多口人的小小博纵村,紧邻海岸,宁静温馨,自然和顺,村民质朴,车马不喧,一派原生状的生态环境。我在海岸边徜徉漫步,沙滩细腻、静默。我边走边用眼睛看海、用耳朵听海,但见海水漫漫,清澈透明,信步行走在长长的细沙滩上,嗅闻着海风吹拂过来的味道,体察到了海水的温度,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更深地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我驻足凝思,突发奇想:人只有与自然产生联结,在接触中必定会有所感受。于是,我坐在滨海海漫漫民宿的免费观景平台上,望海看霞,白云苍狗,如烽如火,变幻无穷。一位姑娘,效仿我的呆相,也置身于旁边的矮椅上,心照不宣地与我一起看起了海。面对茫茫无边的大海,我的心情好似退潮后的海滩一样舒坦平静。耳畔萦绕着舒缓的音乐,静静地呆看着近海远海。近听风不兴,远看海波平,生活的节奏顿时慢了下来,全身心地浸入了慢时光。我整个人也不自觉地变得慵懒,久居城市喧嚣浮躁疲惫了的身心,也不知不觉地松弛了下来。远离厌倦了的城市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听腻了闹市的尘嚣浮华,扑入干净自然的怀抱,不正是我们的心灵得以安宁需要的源泉。晴天,极目望去,蔚蓝的大海,辽阔浩渺,海天相连,水天一色,鱼鹰飞旋,鱼翔海水。阴天,海雾笼罩,风从海上来,漂浮着湿润的空气,似露似雨,偶一张嘴,吸入口中的水汽带着淡淡的咸味。
沙细水浅,在蓝天下,在阳光中,在海雾里,赶海、拾海的大人小孩,睁圆了眼睛,在潮水刚刚退去的沙滩上蹑手蹑足,寻寻觅觅,生怕惊扰了心里想着唾手可得的螃蟹、牡蛎、蚝、螺、贝、虾,可这些海里的小精灵却偏偏与他们捉迷藏,躲在石缝中,钻入沙地里,使他们若想有获,必须不断地挖呀挖。海水就是这样,从古至今,永远以它独特的方式滋养着各种生命。白天退潮,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夜晚涨潮,浪涛拍岸,澎湃汹涌。夜不能寐,躺在民宿的床上,我又听到了古老的大海的声音,风“嗖嗖”刮过,海发出的啸声和着岁月的风声从天际送来,穿越时空,透过窗缝,与我倾心交谈聊天。
早起我信步游历到“酷啦机车俱乐部东英打卡点”临高观海民宿。这是一家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命名、用中英文两种文字标示的“海南省乡村民宿”,也被博鳌国际民宿发展论坛授予“海宿会品牌民宿”。迈步入内,无人阻止,老板走出走进,忙着他的事,任我随意观看欣赏着不大的接待厅中,摆放悬挂着的海螺、海鱼、竹编、木船、珊瑚石、油画等物件景观,件件天然古朴,样样典雅大方,让我一下子融入其中,浑身上下都有了轻松自在随性的感觉。一块土里土气的小黑板上,用稚嫩的彩色粉笔写着今日房价,分为周日至周四、周五至周六两档,早餐时间8至10点。大概来人不多,老板告诉我每晚300元,这个价格比标价略低。
走出门外,一家老小四五口人围着一个脚穿拖鞋的渔民和他的萝筐,萝筐里装着半筐一个个不停地动作着的螃蟹,显得格外新鲜,似乎都能闻到清香的鲜味,渔民说这些是他赶海三天才拾到的。不及我细看,双方讨价还价,最后买家以55元一斤的价格买走了半筐7斤的螃蟹。看着他们一家人悠哉悠哉的背影,一个小姑娘手里还抓着一只不停在动的螃蟹边走边玩,心里也想买的我感到了些微落寞。可一想到他们一家老小会享受一顿丰盛的海鲜晚餐,我的心里顿觉释然。
在村委会附近立有一通名为“至善井”的石碑,碑首写着“海航集团回报海南人民”字样,落款标明“井址:临高县东英镇博纵村”。我在石碑旁“左三圈右三圈”地边转边看边想,我想不出为什么“回报海南人民”的石碑会矗立在这个偏远的小渔村,原来它是作为本土企业的海航集团为海南各地缺水村民打的100口淡水井之一。
继续沿着窄巷游走,一个刚刚落成两层新楼的人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与跻身于门口的中年女人攀谈起来,她告诉我起房花了几十万。我故意问她房子招租吗,她调皮地笑着说她家的房子她自住不租。
国际慢城因东英而生,东英居于临高之地。2021年12月,联合国官方机构联合国老龄所积极老龄化专家委员会授予临高县“世界长寿乡”称号。这不仅因为她来源于古代的“长寿基因”:清嘉庆皇帝为了表彰当地百岁老人彭京贤夫妇,亲笔御赐“齿德兼隆”美名,赐建“寿门”牌坊。现今又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临高县百岁以上老人189人,占总人口每10万人比例44.9%。2018年底,百岁老人一度曾达到213位。每每游历,亲见经过悠悠岁月,这些阅尽沧桑如今仍然健在的老人,他们坐在村口的榕树下,摇着蒲葵扇子,看着人间烟火,望着曾孙,说着旧事,甚至上坡牧牛、下田种地,我就感慨万千。在这个特殊的地方,还有苏来村(苏轼)、茉莉轩(胡铨讲学地)等遗迹。如今,成千上万的候鸟人,在充分享受慢城生活的同时,也许也会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令人感慨的足迹。
约会山与海,停泊在慢城,徜徉在东英。如果你离开,带走一盏渔火,留下一段真情,让它们温暖当地人的心。
作者简介:
张智勇,中国文字作品著作权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累计发表交流各类文章百万字以上,著(编)作品集8部,数十篇(部)获国家省部级等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