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看到了珠峰
8 月 9 日下午,我们挥别日喀则,依循计划,向着珠峰进发。毕竟,对于每一位自驾西藏的旅人而言,珠峰,是那难以割舍的向往,不去目睹它的风采,似乎这趟旅程便缺了些灵魂。
出了日喀则,沿途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渐渐淡去。过了拉孜,偶见一两个放牧的藏民身影,继续前行,翻过海拔 5200 米的乌拉山口,踏入定日县境内,眼前的景象,满是难以言喻的荒凉。这里人烟稀少,路边鲜见村庄;山峦光秃秃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入目皆是一望无际的赭红与灰黄,仿若生命的迹象在此隐匿。汽车继续驰骋,驶入嘉措拉山的盘山公路,道路险要异常。公路一侧是高耸的山峰,另一侧则是深不见底的悬崖,透过车窗,能听见峡谷中激流奔腾的澎湃水声,公路弯道众多,更有好几处急转弯。所幸,此前我们已历经“死亡之路”与“九十九道拐”的惊险,行驶在这段路上,倒也未觉太过害怕。再者,这段路经改造后铺上了黑色柏油,路况极佳,给这沿途的荒凉之感,在心理上减轻了几分沉重。
行至海拔 5248 米的嘉措拉山口,便踏入了珠峰自然保护区。此处矗立着一座简陋却挂满五彩经幡的大门牌,上书“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听闻,在天气晴朗之时,站于嘉措拉山口,不仅能眺望到雄伟的珠穆朗玛峰,还能一睹另外三座海拔均超八千米的卓奥友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的风采。有位诗人曾写道:倘若珠峰是一曲气韵悠长的交响乐,那嘉措拉便是这支交响乐的前奏。此刻,我们的心情愈发振奋,仿佛已然触摸到了这曲交响乐前奏的美妙音符。
越过嘉措拉山口,汽车行至 318 国道 5115 公里处的果热村,路边立着一块醒目的大标牌:“珠峰观景台”。然而,无论是在嘉措拉山口,还是在果热村的珠峰观景台,想要目睹珠峰的尊容,一需在上午时分,二得天气晴好。而我们途经这两处时皆是下午,即便天气再好,也无缘得见珠峰,实在是有些遗憾。再往前行驶几公里,便到了鲁鲁边防检查站,这是通往珠峰与尼泊尔的二级边检站,由武警驻守。出入此站,必须持有边境证。我们出示身份证与边境证,办妥出入境手续后,继续沿 318 国道前行。不多时,前方出现一个岔路口,路口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标志牌,分别指向樟木和珠穆朗玛峰。从这里开始,才算真正踏入珠峰保护区,而此处距离我们心心念念的珠峰最佳观景点——绒布寺,仍有近两百公里之遥。汽车又向前行驶两公里,来到珠峰切进山检查站。切进山检查站的门楼高大雄伟,门洞旁醒目地挂着“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切进山检查站”的大牌子。与鲁鲁边防检查站不同,这里并非由武警和公安管理,站门内起初不见人影,只因前方横着一根长竹篙,拦住了车辆前行的道路(后来才知晓,下车抬起竹篙便可通过)。我们大声呼喊放行,几分钟后,一个人才慢悠悠地从站门边的二楼探出头来,让我们上去买票。起初,我们以为此处只是检查证件,未曾想竟在此处就要购买门票。门票分为过路费和人头费两部分,人头费每人 180 元,过路费每辆车 400 元。可这里离珠峰大本营还有一百九十公里,谁也不确定进去后是否还会有其他收费项目。而且,据驴友们介绍,即便到了绒布寺或珠峰大本营,也未必能看到珠峰,有时需等待数日,珠峰才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全要看个人运气。天气好的话,第二天清晨或许就能目睹美丽的珠峰;天气不佳,便只能苦苦等待;要是运气太差,有时一等就是好几天。见此情形,思及这些,我们原本高涨的热情瞬间降至冰点,大家都没了继续前行的兴致。
于是,我们调转车头,往回行驶,再次来到边检站办理返回手续。在经过果热村观景台约五公里处,发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沟滩。沟中有潺潺流水,沟滩面积约两百多平方米,上面长满了毛茸茸的小草,实在是露营的绝佳之地。此时已至下午 8 点多钟,我们便将车开下沟滩,安营扎寨。
翌日清晨八点多,一位藏民赶着几十只羊前来放牧,羊群跑到我们帐篷附近,咩咩地叫个不停,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我们起身收拾帐篷,准备早餐。大约九点十分左右,藏民突然喊叫起来,并挥舞着手臂比划着。我们虽听不懂他的藏语,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不禁齐声欢呼:“我们看到珠峰了!我们看到珠峰了!”大家赶忙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这时,我提议观景台视野更佳,大宇立刻驱车向观景台疾驰而去。然而,待我们赶到观景台,珠峰却已隐匿于云层之后。我们在观景台稍作等待,珠峰依旧未曾现身。其实,观赏珠峰,有时就在于那转瞬即逝的瞬间。
我们终于看到珠峰了!驴友们曾感慨:“当天就能看到珠峰的人,是最幸运的人!”看来,我们也是这幸运之人啊!
2013 年 8 月记,2020 年 7 月再编辑。
珠峰最佳观看处—绒布寺
观珠峰的露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