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初春,年少的我,心中怀揣着懵懂憧憬,登上了从河南汝阳开往新疆的绿皮火车。这是我人生首次搭乘火车,漫长的四天三夜,满是对未知远方的殷切期盼。作为汝阳县政府劳动局组织的首批前往新疆建设兵团的落户者,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其中既有夫妻结伴同行,也有同乡镇的亲戚相随。抵达乌鲁木齐后,县里领导与兵团领导完成交接,我们便被分配到了农七师 126 连。
初至连队,兵团为夫妻安排了简易的单间住房,而我们单身小伙则住进了集体宿舍。那时,我对这片土地的认知,仅源于课本上的寥寥数语,却未曾料到,这一年的时光,会成为我生命中最为温暖的珍藏。
眼前广袤无垠的戈壁滩,雄浑而苍凉,仿佛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一丛丛红柳倔强地扎根于这片土地,它们虬曲蜿蜒的枝干,以坚韧不拔的姿态,宛如荒漠的忠诚守护者,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不屈。就在那一刻,我深知自己即将开启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
在 126 连,在连长的悉心指导与带领下,我们投身于种地和种棉花的劳作之中。每日,晨曦未露,我们便跟随老乡们踏入田间地头。春寒料峭,我们伴着播种机,施肥、播种,看着一粒粒种子被悉心播撒进土壤,仿佛播下了希望的火种。待到收获时节,大型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田野间回荡,金黄的麦穗在机器的吞吐间,化作丰收的喜悦。连队还会为小麦丰收加餐,那香气四溢的手抓羊肉,让我们尽情领略了丰收的欢乐。
除了辛勤劳作,这里的生活亦是乐趣盎然。我人生第一次骑马,当双腿跨上马背的瞬间,兴奋与紧张交织心头。随着马儿扬蹄奔跑,风在耳畔呼啸而过,那种自由驰骋的畅快之感,让我瞬间忘却了所有疲惫;骑骆驼时,它慢悠悠地行走在沙漠边缘,清脆的驼铃声,仿佛将我带回了古老的丝绸之路。更令人惊喜的是,连队附近成群的梅花鹿,它们身姿优雅,眼神灵动,为这片荒芜的沙漠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闲暇时分,我们在田间地头品尝香甜的哈密瓜,那浓郁的果香、清甜的汁水,至今仍在舌尖萦绕。
然而,遗憾的是,我终究没能亲眼见证自己亲手种下的棉花迎来丰收。尽管这里的生活充满了新奇与感动,但种地的工作与我的梦想并不契合。临近冬天,我无奈做出了离开的决定。
临走的那个夜晚,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戈壁滩上。几个老乡骑着自行车,执意送我到几十里外的团部。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气氛格外凝重。突然,一位老乡从怀里掏出几个还带着体温的哈密瓜,塞到我手中:“路上吃,想家了就尝尝这味道。”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暖了一路的哈密瓜,不仅仅是香甜的馈赠,更是老乡们沉甸甸的深情厚谊。
如今,三十多年已然过去,曾经的青春年少已不复存在,但那段在农七师 126 连的岁月,恰似我们仰韶陈酿的美酒,随着时光的流转,愈发香醇。每当夜深人静,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那片戈壁滩,想起一同劳作的老乡,想起策马奔腾的豪迈,想起那暖了一路的哈密瓜。这份跨越时空的新疆亲缘,这份深厚绵长的情谊,早已在心底深深扎根,成为我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财富。不知如今仍留在新疆的老乡们,是否一切安好?愿这份思念与牵挂,能穿越万水千山,捎去我最真挚的问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