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不老,任天高水长
故乡永远是动人诗行
那里的父老难忘
发小更是怀念惆怅
故乡的山是父亲的脊梁
任狂风暴雨,他撑起一片天空
忍辱负重养育着儿郎
犹如大山绕膝丛林成栋梁
故乡的河是母亲的柔情
任冬雪冰封,滋润一片土地
她的微笑是充满阳光的细流
绵绵柔情温馨着儿女心房
儿时的伙伴啊!五花脸,羊角辫
依然是哭笑无常模样
宛若迎春花,在炸暖还寒里绽放
任山高水长,美好时光在故乡
心中的画,是那片白云蓝天
心中的歌,是小河的欢唱
永远的诗行,播种在养育我的土地上
点评:乡愁的复调,论《山高路远诗心永在》中的记忆重构与抒情策略
凌子的《山高路远诗心永在》以质朴的语言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故乡图景,在看似传统的乡愁表达中暗含了现代性的抒情智慧。诗人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情感的层次递进,完成了对"诗心"这一核心概念的具象化演绎,使个人记忆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体验。
诗歌以"诗心不老"的宣言开篇,立即确立了抒情主体与故乡之间永恒的精神联结。"动的人诗行"这一陌生化表述巧妙地将静态的故乡转化为动态的文本,暗示记忆的流动性。第二、三节采用对称结构,分别以"父亲的脊梁"和"母亲的柔情"对应"山"与"河"的意象,构建起完整的亲情宇宙。山的"忍辱负重"与河的"滋润"功能形成性别化的自然书写,传统却不失厚重。尤其"大山绕膝丛林成栋梁"一句,将父爱的培育过程具象为生态图景,体现了意象转换的创造性。
第四节转向童年记忆,"五花脸,羊角辫"的细节捕捉精准传神。"哭笑无常模样"与"迎春花"的并置,既保留了童年的本真状态,又赋予其植物性的隐喻之美。这种将人物自然化的处理手法,使记忆中的玩伴成为故乡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了抒情对象的生命力。
结尾三句形成情感升华的三部曲:"白云蓝天"的视觉记忆、"小河欢唱"的听觉记忆最终汇入"永远的诗行"这一文本记忆。播种的隐喻既呼应开篇的"诗心",又暗示创作行为本身是对故乡养育之恩的回报,完成了从记忆到艺术的转化。
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平衡了乡愁的普遍性与个人体验的特殊性。诗人通过具象的家族叙事和童年记忆,避免了抽象的地域抒情,使"故乡"成为可触摸的情感实体。在艺术表现上,诗歌融合了传统意象与现代诗思,山的坚毅与河的温柔构成互补的审美空间,而结尾处的播种意象则为全诗注入了积极的建构性力量——记忆不仅是回望,更是向前生长的精神资源
刘新星,宋庆龄特型演员;中国梦伟人艺术团副团长;社会活动家;中华诗园朗诵艺术团副团长;中国诗人朗诵艺术团团长;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河北演讲与口才研究会播音主持专委会荣誉主任.朗诵艺术团长;香港东方文学朗诵团团长;河北省文学院院士。已有3000多个朗诵作品发布在多个平台;一百多个作品在QQ音乐、酷狗音乐平台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