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文学之美,在于它能以最细腻的笔触描摹人间百态,以最真挚的情感触动读者心灵,恰如一株空谷幽兰,不事张扬却暗香浮动,以其质朴而灵动的文字,勾勒出自然风光的诗意、人文情怀的温暖。
本文记录了一场因孝心而起的文学赏读会。蒋生因家事无法履约,特请挚友黄华胜代为点评,而黄华胜以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饱满的热情,将吴伟兰散文的语言美、自然美与人文美娓娓道来,使这场赏读会成为雷州文坛的一桩美谈。
蒋生,Jianɡ Shenɡ(1958——)广东省雷州市人。他是湛江作家中自学成才的典型,曾干过农、教过书,当过纪家镇党政办资料员、文化站副站长,2003年9月起任雷州市文联副主席兼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管文学艺术创作。2018年退休后任雷州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雷州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湛江市诗词楹联研究会副会长(现任顾问)、雷州市楹联学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开始业余创作,至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个人小传被收入《广东当代作家辞典》《中国小说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等。
代表作:纪实文学《情悠悠》,报告文学《一名戏剧家的传奇人生》,小说《鬼镇坡月圆》《春暖寡门》,散文《悲壮的人生之歌》《母亲,您一路走好》《远方来客》等。
一场精彩的作品赏读会
蒋 生
岁月如梭,我退休后转眼间离开雷州市文联即将7年了。回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尤其是2018年10月27日雷州市文联举办吴伟兰、李本明作品赏读会——
当时根据作品的体裁,文联安排新诗学会会长尹庆点评李本明的诗歌,安排我点评吴伟兰的散文。我爽快地接受了,吴伟兰很高兴。可没过几天,我那年老多病的父亲病情突然更加严重起来,我瞬间没有心情对作品点评做准备工作了。只好告知文联主席张朝霞叫她重新安排人,并向吴伟兰表示抱歉。
吴伟兰听着立时心乱如麻,说:“蒋主席,您爸的病情那么严重需要您照顾我理解,但是,找谁代替您点评呢,请给我推荐一个人,好吗?”
我想了一下说:“我可以找三中黄华胜书记。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教师,知识渊博,又当过主持人,解说能力强……”
“好,好,谢谢!”
吴伟兰听着即时欣喜若狂,忙挂了电话告诉张朝霞主席。
我与黄华胜早就相识,两人感情较深。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黄华胜:
“书记兄弟呀,吴伟兰老师的点评原来是安排给我的,现在我没办法了,希望你帮一下忙,完成老兄这份心结吧!”
“您是文联副主席,又是知名作家,对吴伟兰老师比较了解,还是您点评为好!”黄华胜接到电话后以委婉的口气推却着。
“可我父亲现在的病情很重,我要护理他,实在是没办法抽出时间的。如果你不答应,我又找不到如意的人为她点评,我的心会永远不安啊!希望你帮一下老兄吧!”我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道。
黄华胜听见我这么说,觉得不答应就不够兄弟,犹豫了一会儿就答应了。
我回家照顾父亲一段时间,父亲经不起病魔的摧残,不幸辞世了。
点评那天,这场作家作品赏读会在雷州市图书馆举行。我刚刚料理完父亲的后事,由于还是有点担心,便带着对父亲的沉痛哀思特地从乡下赶回城里前往聆听。
上午九时正,图书馆多功能大厅内坐满了文学爱好者,当雷州市第一中学知名主持人梁巧筝主持宣布“下面请中学特级教师黄华胜点评吴伟兰老师的散文”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只见黄华胜老师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款款登台。他一边轻轻地把点评文稿放在讲台上的电脑旁边,一边用手示意听众看主席台上屏幕的文字。为了点评吴伟兰老师的散文,他对吴老师的五十多篇作品进行了反复阅读,并亲自制作了电子演示文稿PPT,以便让听众对赏析的文字听得明明白白。他说:
“今天,我点评的题目是《空谷幽兰吐芬芳——读吴伟兰老师的散文》
“吴伟兰的散文悠然恬静,如空谷幽兰,散发着幽幽的清香。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美能拯救人类。”我不敢说吴老师的散文作品能“拯救人类”,但我相信每位读者读了她的作品,精神上多多少少都会得到美的愉悦或感悟。”
黄华胜老师的赏读题目新颖,开篇引用名人名言,一下子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听众一个个抬头看着黄老师那熟悉的身影。接着,黄老师首先点评吴伟兰老师散文的语言美——
读吴老师的散文,我们读出了她散文的语言美。
这种美不是大红大紫的美,而是朴实无华的美。读她的散文,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美玉,那美玉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读她的散文,我们的耳边仿佛听到浅浅的溪水,从耳边淙淙流过,有时叮叮咚咚,有时哀怨缠绵。她的作品没有矫情,不会造作,但当你读后,闭上眼睛细细回味,朦朦胧胧的脑海中似乎还在溅起细小的白色浪花。
读《风恋之歌》,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
《风恋之歌》描写了“我”恋上风的天真与浪漫,描写了风恋的痛苦与无奈。文章一开头就写道:
“风,轻轻地,来了。
“风,缠绵在我身边,将我轻轻环拥,轻轻的,没有那种窒息的紧抱,为我吹去烦躁,带来清爽。”
作者一开始就用了三个“轻轻”,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风的轻柔,风的可爱,给人一种恬静的氛围,真有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韵味——“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了。”
接着,文章描写“风来了,一切都活起来了。水面露出笑纹,小草扭起腰肢,柳条舞动着辫子,竹子为你弯下了腰,连那条偶尔露在车窗外的扎带,也把车窗当缶似的欢快地奏起了乐章。”文章从视觉上从远到近对水面、小草、柳条、竹子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并通过人格化的动态,写出了风让大地万物焕发生机,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从侧面写出风对“我”的诱惑,把“我”对风的倾慕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美的语言、美的景物,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黄华胜老师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以欢快的语调与愉悦的神情,通过比较、比喻、引用,对吴伟兰老师散文语言美的特色进行赏析,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有的听众微微闭眼,回味着吴老师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有的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他们被吴老师散文的语言美熏陶了。于是,黄老师又开始点评吴老师散文的自然风光美——
读吴老师的散文,我们读出了自然风光美。
作者擅长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湖海、森林原野、风霜雨雪等自然风光进行描写,并善于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刻画景物人格化的特征,烘托人物心情,抒发作者情感,升华文章主题,如《洱海的那片皎洁》、《樱花——中华花魂》、《哦,椰子树》等。
大学士苏轼描写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吴老师《洱海的那片皎洁》把洱海比喻为“大理山妹子”“待嫁新娘”等非常贴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大理洱海自然风光的吸引力。文章写道:
“远远望去,明媚的阳光下,蓝蓝的洱海像一位清纯的大理山妹子清澈的眼睛,那蓝是那样的清,那样的纯,那样充满灵气。”
白天,作者把蓝蓝的洱海比喻为“一位清纯的大理山妹子清澈的眼睛”,苍山下那只清纯的眼睛令人魂牵梦萦,为下文大理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埋下伏笔。
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作者把月亮比喻为“一位落落大方的大理姑娘,热情地露出她迷人的明眸,慷慨地把皑皑的清辉洒向大地。”有时,流云遮住月亮,“地上的一切朦胧了起来,水面像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又像蒙上了一层轻纱,白天里明澈的洱海此时像一位待嫁的新娘,变得羞羞答答。”
作者把优美、静谧而又充满梦幻的洱海比喻成美女,清新绮丽,栩栩如生,让洱海的月夜更加令人神往,从而深化了要唤醒人们好好保护洱海的主题。
吴老师的《樱花——中华花魂》亦为异曲同工,作者把盛开的樱花比喻为“一位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向游人张开霓裳羽衣水袖”。她把那娇嫩的粉红色的樱花比喻为“十二三岁少女白里透红的粉腮”;把那品种繁多,花树高大,要仰起脖子观赏的深粉至粉红、大红到紫红色的樱花比喻为“一位位华服靓饰的雍容华贵仙姑停在半空”,别有情趣。樱花的自然美巧夺天工,而吴老师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樱花的自然美比喻为少女、仙姑,更是妙笔生花,跃然纸上,使读者浮想联翩,兴致盎然。
黄华胜老师激情奔放,旁征博引,层分缕析,以姿势助说话,把吴老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特色,赏析得淋漓尽致,把听众带进一幅幅如诗如画的自然意境,听众如临其境,沉浸其中。一些听众不自觉地微微前倾,眼睛紧紧盯着台上的赏析者,目光中满是专注与向往,仿佛被散文中描绘的山川湖海、森林原野、风霜雨雪所吸引,身心都已置身于那片绝美的自然风光之中。他们时而轻轻点头,对赏读者解读出的精妙之处表示认同,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还有些听众则在座位上坐得笔直,双手交叠放在腿上,全神贯注地聆听,沉浸在对大理洱海美好自然风光的遐想里。当赏析到吴老师描写樱花的美时,听众不自觉地发出轻轻的惊叹,这些细微的声音中饱含着对自然风光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黄华胜老师赏读最精彩的是吴老师散文叙事的凄美。他说——
读吴老师的散文,我们读到了她散文叙事的凄美。
生活处处弥漫着美,而这种美一旦失去,留给读者的却是缠绵的凄美。凄美是悲剧文学的情愫,是悲剧文学的血液,随基因遗传,无论哪个时代,好的文学作品总能听到凄美的回声,凄美的叙事总能引起读者悲天悯人、撕心裂肺的共鸣。
吴老师的散文有的篇章的叙事是凄美的,如《年年盛开的苦楝花》《何以再续手足缘》《我丢了》《相约来生》等。这些叙事性散文的开头常常创设欢快、愉悦、天真、淳朴、宁静、清幽的氛围,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波澜跌起,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悲凉的。这悲凉是对美好事物丢失的惋惜、感叹,唤醒人们珍惜当下,珍爱美好,要“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嬢《金缕衣》)
《年年盛开的苦楝花》曾获得“2018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多次被报刊转载,并多次获奖。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散文,文章记叙了“我”童年的小伙伴的天真活泼、聪明好学、乐于助人,抒发了“我”对童年的小伙伴纯真的同窗之情与对童年小伙伴逝去而感到惋惜、悲痛、怀念之情。“悲”是文章的基调,作者对苦楝花这一景物描写颇费苦心。
开头以“苦楝树浓浓的花香弥漫着”渲染了宁静的学习氛围,最后写“苦楝花又开了,空气中还是儿时那熟悉的浓浓的花香”,可“亲爱的伙伴,母校校园里我们儿时种的小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昔日那美好的时光却不能再现了。”“校园后面山坡下昔日清澈的运河已干涸,如我那干涸了的眼泪,唯有校园里的苦楝树年年都吐着芳华,仿佛年年在等着你。”苦楝树白色的花——花开花落,纷纷扬扬,如泣如诉,令人扼腕叹息。
文章引用清新活泼、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以乐景写哀情,匠心独运。文章开篇以优美愉悦的旋律 “……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同享阳光雨露……”引出文中的小伙伴,他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而且又勤奋好学。
行文中间,歌声又响起来: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在身旁这棵小树……”
“这是我那位同学在愉快地歌唱。班里的女同学都喜欢他的歌声,大家在一起有时还谈起这位阳光男孩,都不把他当敏感的异性,而是像谈圈子里一位小伙伴一样亲切自然。”
行文最后,我那亲爱的同窗好友逝去,但我常常在黄昏时分独自回到母校,细细地寻找儿时的足迹,静静地聆听仿佛回荡着的儿时小伙伴的歌声:
“……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同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昔日那美好的时光却不能再现了。虽然春天又来了,可这明媚的春光却不再属于我那可爱的小伙伴。小时候,他天天用歌声叮嘱我们要记住那美好的时光,可现在,他却再也享受不了这阳光雨露。这凄美的叙事,读来令人柔肠寸断,顿觉情感云天。
黄华胜老师天生一副浑厚的男中音,他说起话来带有男性的磁性,他曾多次荣获全市演讲比赛第一名,他也是雷州市大型文艺晚会的知名主持人。在点评吴老师散文叙事的凄美时,他语速时快时慢,语调时而欢快,时而低沉。当赏析叙事的欢愉时,他语调轻扬,当赏析叙事的悲戚时,他声音沙哑顿挫。
当他唱起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在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同享阳光雨露……”优美愉悦的歌声唤起听众对文中活泼可爱,而且又勤奋好学的小伙伴的羡慕。当赏读到“我那亲爱的同窗好友逝去,但我常常在黄昏时分独自回到母校,细细地寻找儿时的足迹”时,他眼睛噙着泪花。当他再次唱起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同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时,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赏读会现场,随着对散文中凄美叙事的剖析层层深入,一种压抑又哀伤的氛围悄然弥漫开来。许多听众沉浸其中,神色凝重,有的人眉头轻皱,被故事里的曲折与不幸牵动着情绪;还有人眼中饱含泪光,默默回味着那些饱含深情与无奈的情节,似是感同身受。此时,全场鸦雀无声,似乎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当听到“读吴老师的散文,我们读出了她散文的真实美”的点评时,听众才慢慢从刚才那伤感的情绪中走出来。黄华胜老师说——
散文的魅力来自真实,来自情感的真实、生活的真实、记忆的真实、细节的真实。吴老师的散文大多数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散文里的“我”为什么会引起读者这么强烈的共鸣呢?因为读者认为她写的是真人真事。我曾经问她哪些作品是写实,哪些作品是虚构的。她说,有的是亲身经历的,写的是真人真事,如《年年盛开的苦楝花》、《天使身上的那束阳光》、《心花怒放的声音》、《最高的礼遇》、《我丢了》等。《天使身上的那束阳光》,是吴老师当时上课昏倒在讲台上,被送去雷州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在医院里第二天才苏醒,身体恢复后写的。
吴老师喜欢写日记,她的散文不少是回忆往事,翻开旧时的日记加工润色而成。她的生活在寻找精神家园中流浪,在流浪途中,她记忆的行囊越背越大,她运用那神奇的笔与键盘诉说着生活,见证着时代生活的真实。
她的散文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立意、提炼,以寻求精神的突破、升华,因为作品里存放着她的灵魂,存放着自己对自身际遇的思考。她用散文唤醒那些在喧嚣的生活中沉湎麻木的神经,让我们重新感受熟视无睹的已经变异了的生活。
同学小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吴老师的散文《我丢了》,以当今同学聚会为视角,从这小小的聚会中进行反思。
城市让我们历尽沧桑,“我”学会了享受生活,穿名牌,坐高铁,请喝茶,在物质生活层面,“我”得到了满足,而精神家园却荒芜了。
“本来大家为我接风,但我好像成了多余的陌生人。
“我顿时有点惘然,我被他们丢下了,我被家乡丢了。
“我想不起这些年我忙什么,收获了什么,但我却丢了我多少曾经的拥有,我把我自己也丢了!”
丢了什么呢?是同学情,家乡情?作者没有正面回答。写到这,文章嘎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这深刻的立意,耐人深思。
《我丢了》立意独特新颖,笔触清新流畅,不愧为一篇难得的佳作。
文为心声,散文是一种最能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吴老师说:“我是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界,发现生活中不易觉察的美,把美化为这个世界给我的感动。”多年来,吴老师怀惴着一颗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之心与仁慈善感之心,观察世界,体悟人生,用文字抒写摇曵多姿的生活。她的散文呈现给读者的总是切切真情,耐读、有味,令人耳目一新。
黄华胜老师点评到吴老师散文的真实美时,听众的心情才慢慢回归平静。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听众们深受触动,沉浸在对生活与文学紧密相连的感悟之中。许多听众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恍然大悟和认同的神情,被吴伟兰老师散文中不加雕琢的真情实感与质朴笔触深深打动。一些人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被文字唤起内心深处相似记忆后的共鸣。他们全神贯注,深怕错过任何一句对真实美的解读,好似在重新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动人瞬间。
“我是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界,发现生活中不易觉察的美,把美化为这个世界给我的感动。”听众此时才顿然省悟,吴伟兰老师的散文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呢?原来是多年来,她怀惴着一颗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之心与仁慈善感之心,观察世界,体悟人生,用文字抒写摇曵多姿的生活。所以,她的散文呈现给读者的总是切切真情,耐读、有味,令人耳目一新。黄老师最后说——
“朗玉微瑕在”。我认为吴老师若能在现时的“小散文”式微格局上进一步拓深、锤炼,或许日后的散文创作之路会走得更远,这是我对她创作的真情期冀。谢谢大家!
黄华胜老师对吴伟兰老师的散文赏析结束后,台下响起阵阵掌声。听众向吴伟兰老师投去赞赏的目光,只见吴老师满面春风,而又满脸羞赧 。
雷州市文联副主任科员臧权源非常激动地说:“黄书记不愧是特级教师,他讲得太精彩,太生动感人了!”他说着,眼眶里漾满晶莹的泪水。
《湛江晚报》总编辑兼湛江作家协会主席陈通被特邀参加这次活动,他高度赞扬道:“举办作品赏读会活动,将一些作者的好作品让名家点评,很好。黄华胜先生的点评,对每篇文章都解析得很透切,很是深入到位,而且做到声情并茂精辟感人。让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非常难得。通过名家点评,既可让文友们深入理解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往后如何去创作,对作者也起着激励作用。举办这种高水平的专场文学作品赏读会,效果非常好,值得提倡。”
这场赏读会,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品味,更是一场心灵的触动与洗礼,让听众们得到了精神的滋养与升华。直至赏读会结束,听众们仍意犹未尽,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交流,与作者及作品赏读者拍照留影,迟迟不愿离去,沉浸在对生活与文学紧密相连的感悟之中。
我虽然不能给吴伟兰老师的作品进行点评,但黄华胜老师不辞辛劳,认真准备,使这场作品赏读会举办得圆满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让我如释重负,我心里感到格外的欣慰。

都市头条 北京头条 天津头条
上海头条 重庆头条 雄安头条
深圳头条 广州头条 东莞头条
佛山头条 湛江头条 茂名头条
惠州头条 江门头条 沈阳头条
抚顺头条 大连头条 锦州头条
鞍山头条 本溪头条 辽阳头条
海城头条 盘锦头条 福州头条
厦门头条 圃田头条 三明头条
泉州头条 漳州头条 南平头条
龙岩头条 成都头条 绵阳头条
杭州头条 宁波头条 温州头条
廊坊头条 嘉兴头条 台州头条
金华头条 丽水头条 舟山头条
济南头条 青岛头条 枣庄头条
合肥头条 长沙头条 株州头条
湘潭头条 岳阳头条 衡阳头条
邵阳头条 常德头条 益阳头条
娄底头条 永州头条 武汉头条
南昌头条 九江头条 赣州头条
吉安头条 上饶头条 萍乡头条
新余头条 鹰潭头条 宜春头条
抚州头条 南宁头条 昆明头条
太原头条 大同头条 长治头条
阳泉头条 晋中头条 晋城头条
成都头条 雅安头条 乐山头条
资阳头条 绵阳头条 南充头条
临汾头条 运城头条 吕梁头条
朔州头条 呼市头条 包头头条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