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儿女起名字
文/张华应(安徽)
在教育这片园地里默默耕耘的日子,写作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光,照亮了平淡,充实了时光。这些年,替他人撰写过论文、报告、材料,精心创作过对联,还在报刊书籍上发表了千余篇(首)文稿,因此落下个“记者”的绰号。不过说来有趣,帮别人做过这么多文字之事,却从未给外人起过名字,唯独在给儿女起名这件事上,当了一回“起名先生”。
岁月如同一首悠扬的歌,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儿女都已四十左右,可回想起给他们姐弟俩起名时的情景,一切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大女儿出生后,给她起名成了我的头等大事,毕竟出生证上急等着登记名字。虽说人的名字不过是用来识别个体的符号,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文字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这反倒让我有些犯愁,一时六神无主,不知道起个什么名字才好。我暗自思忖,起名前也考虑过算命先生的起名方法。像五行起名,根据人的命中所缺来选择名字中的字。就拿我家老父来说,他叫“松楼”,据说就是因为算命时说命中缺木,所以名字里带了木字旁,期望以此减去命中的灾祸。可这名字在我们行政村就超10个人叫,同姓的就有4个。再看我自己“华应”这个名字,我在字典里根本找不到这个词的含义。听长辈讲,“华应”就是癞痢的意思,起这个名字是为了好养活,容易养大成人,重名的情况也相当严重,不用说,也是出自算命先生之手。还有根据生辰八字起名的,按照姓氏辈分起名的。过去生孩子多,一家几个孩子名字常共用一个字,比如男孩子叫金发、银发、满发……女孩叫金花、银花、满花……还有盼弟、招弟、念弟这类名字,同名的太多太多。
时代在不断变迁,人们起名也有了新的追求。许多人的名字包含着美好的愿望,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包藏着隽永的内涵,显得潇洒又飘逸。给女儿起名时,我不求名字有多么深刻的含义,只想着达到两点:一是不走算命先生的老路,避免重名太多;二是名字听起来舒服,不俗气。那是80年代初,没有网络可以查询参考,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翻字典、词典,可看来看去,始终难以定夺。就在我反复查找时,一个成语“亭亭玉立”映入眼帘,再一核查,“亭亭”与“婷婷”意思相通。我当机立断,就给女儿起名叫婷婷,满心企盼女儿长大后美丽、妩媚又漂亮。虽说现在20岁以下叫婷婷的女孩不少,可当年我在中学任教时,教过的几届学生里,没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在我们那个小天地里,“婷婷”这个名字还是挺时髦、挺响亮的。女儿名字起好后,我心里还想着,要是再生第二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就叫“玉立”,来了个未生先起名,满心期待着第二个孩子早日降临。
然而,时过境迁。女儿出生一年后,我考取了师范,农村户口转为了商品粮户口,农村人俗称吃麻袋粮。那时正赶上大力抓计划生育,对商品粮户口的要求更高,我也被卷入了这股浪潮之中。上面宣传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而我家属于男人单传三代,老父亲盼我生二胎的心思格外急切。按照文件规定,我是可以生第二胎的,但要等女儿满4岁才行。
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也为了满足老父亲的心愿,一直等到女儿满7周岁,1989年,老婆生下了第二胎,还是个儿子,全家人都十分欢喜。按说儿子的名字理应叫“玉立”。可谁能想到,儿子出生后,本无风平浪静,大队干部却上门要求罚款,虽说钱不多,就50元,但我对照相关文件,自己属于生二胎的合法对象,便拒绝了罚款。这下可惹恼了大队干部,他们写了举报信寄到县委书记手中,信件又被转到乡政府,要求罚款200元。为了不再得罪乡政府,我无奈缴了罚款。这一年,我在学校本是预备党员发展对象,也因此被取消了资格。接着又赶上撤乡并镇,再次被罚了700元(要知道当年我的月工资还不足100元),还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忍耐是有限度的,我拿着相关文件向上咨询,这才发现镇村把我当成双职工对象处理了。好在后来取消了处分决定,我还光荣入了党,我不禁感叹:“幸亏老婆是非职人员”。
那段时间,真的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计划生育的风雨。在我的印象里,有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下孩子,罚款100元,就给孩子起名叫“万分”的;还有罚没自行车的,给孩子起名叫“车换”。这些特殊时期的名字,带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印记。轮到给我儿子起名时,我也想让名字渗透进这些特别的经历。而那一年,北京发生了一些事,就像一场政治暴风雨。我本从不信迷信,可老婆给儿子算了一支命,说五行缺水,起名又要带上外婆家姓汪的字样,各种因素加在一起,想要都融入名字之中,这难题可不亚于高考的难题,让我这个中学理科教师也着实吃力。
就在我绞尽脑汁的时候,有一天,灵感突然来了。我综合考虑上述所有因素,把原来设想的“玉立”换成了“雨立”。“雨”与“玉”是近音字,只是声调有所不同。而且“雨立”和女儿的名字“婷婷”连读起来,依旧是成语“亭亭玉立”。这个名字寓意着在雨中站立起来的人坚强、勇敢,预示着风雨之后必将见到彩虹。
如今,儿子在人生的旅途上已经走过了三十五个春秋。他生活的天空色彩湛蓝,空气清新。学生时代的他学习比较努力,大学毕业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娶上了心爱的妻子,日子过得幸福美满,还生了可爱的宝宝。他给宝宝起名字的时候,觉得自己姐弟俩的名字不错,便仿照我的起名套路,让名字成语化。在这个幸福的年代,他只盼着国家安全,经济腾飞,国强民富,于是给儿子起名“安邦”。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不受计生制约了,还鼓励人们生第二胎,时隔9年于今年元月初,家里又添了第二个孙子。本来想着叫“定国”,这样连读就是“安邦定国”,可又觉得名字太大了,思量再三,还是盼着孩子心胸开阔,于是改为张淮川。
回顾给儿女起名字的过程,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故事和期望。从最初给女儿起名时对美好形象的期许,到给儿子起名时融入特殊时代背景和各种复杂因素的考量,再到孙辈名字里蕴含的对时代的祝愿和对孩子的新期盼,这些名字串联起了我们一家的岁月,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更是情感与历史的寄托 ,在岁月的长河里闪烁着独有的光芒,成为我们家庭记忆中珍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