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走进陶然亭公园
宋厚健文
陶然亭公园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积为16.15公顷。
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便是公园名称的由来。
1985年,在园内西南部辟建了“华夏名亭园”,占地10公顷。华夏名亭园纵跨2000多年历史,在全国6省9市精选各地名亭10余座。
一、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
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小雪节气的第二天,我专程赴陶然亭参观游览。
(1)缅怀高君宇烈士
在陶然亭公园中央岛北坡下的绿茵处,有一座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巨型石雕像。高君宇的墓碑上刻有石评梅亲自撰写的隶书碑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下接碑文的楷书小字写道:“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刻在碑上。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在高君宇烈士墓前,本人手捧一束大大的白黄菊花毕躬毕敬地献在高先生的墓碑之前,并向其深深的三鞠躬。
瞻仰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巨型石雕像,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每次走进陶然亭公园,我都会来到这里,表示对先烈的敬仰和悼念,认真拜读高先生的生平事迹。高君宇少年时代立志报国,考入北大后在李大钊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随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社团,作为组织者之一参与“五四”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我党第一批党员,此后一直为革命事业奔走,直至病逝。通过祭拜,重温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高君宇与石评梅的雕像并排。这座雕像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祖诒先生设计,通高4.8米,采用鲁灰花岗石质地。雕像中的高君宇身着长衫,手握书卷,形象地展现了他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奔走呼号的风貌。
高君宇(1896年——1925年3月5日)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成员之一,参与组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首任书记,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1925年因病逝世,葬于陶然亭湖畔。2020年3月,北京市将高君宇烈士墓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
如今的北京陶然亭公园内高君宇和恋人石评梅之墓,述说着两枚象牙戒指引发的动人情话。
高君宇对陶然亭情有独钟。陶然亭建于清康熙年间,从清末到民国初就是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曾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商讨中国革命前途,同时也和石评梅经常在此漫步。
石评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挚爱的女性,生于1902年,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等书。他们在同乡会上相识,共同的进步追求和兴趣使二人相互吸引。高君宇家中曾有过包办的不幸婚姻,在心灵受过创伤后对石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
石评梅虽然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高君宇内心十分痛苦,但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高君宇为了表达对石评梅的爱情,特意从广州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石评梅戴上了这枚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高君宇患病动手术后于第二天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青天霹雳,后悔当初没有接受他的求爱。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并作《墓碑哀歌》表达刻骨的思念之情:“假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时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1928年9月,年仅26岁的才女石评梅过世,人们也把她葬于陶然亭内的高君宇墓旁,“生前未能相处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高君宇为人热情,好交友,与同时代的革命家有着很深的友谊。是他促成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合。
高君宇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在他以短暂生命践行救国理想,用信念与行动点燃革命火种,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献身使命的典范。高君宇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命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为理想信念燃烧的强度。当代青年人继承这种精神,既要保持“闪电”般的行动力,更需锻造“彗星”般超越功利的奉献品格。
(2)慈悲庵红色教育基地观感
陶然亭慈悲庵,始建于元代,历经数次修缮,占地面积2469.25平方米,建筑面积860.43平方米。
慈悲庵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之一。1921年至1923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守墓为名,在此租用两间南屋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场所。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仁学社同仁在慈悲庵就驱张运动进行会商,并在门口大槐树下合影留念。同年8月16日,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等在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高君宇等早期共产党人也曾多次在这里开展秘密活动。
1979年,陶然亭慈悲庵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陶然亭慈悲庵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
参观慈悲庵红色教育基地,感受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是一次深刻而感人的历史之旅和心灵洗涤,这个基地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对革命先烈们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的生动诠释。
一踏入慈悲庵,就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氛围。这里记载着在陶然亭开展革命活动的早期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瞿秋白、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等革命先辈们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每一处角落都仿佛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
慈悲庵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陶然亭公园始终坚持发挥好革命旧址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重要作用,把革命旧址变为“红色课堂”,用文物史料打造“红色教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凝心聚魂的时代作用。
通过参观展览,作为一名入党三十九年的老党员,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了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是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却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这种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二、畅游陶然亭华夏名亭园
陶然亭,又称“江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始建于1695年,清代名亭,也是一处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胜古迹。这里以亭为名,却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陶然亭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面积约90平方米。四大名亭是中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它们分别是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更待菊花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陶然亭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园;湖心亭则位于杭州西湖中心的小岛上;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中。
亭,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我国的亭广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且造型绚丽多姿,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陶然亭公园就是一个以亭景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其中尤以华夏名亭园最为著名。
华夏名亭园先后选择、仿建了全国各地名亭十余座,其中有位于湖南汨罗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独醒亭;位于浙江绍兴纪念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和鹅池碑亭;位于四川成都纪念唐代诗人杜甫的少陵草堂碑亭;位于江苏无锡纪念唐代文学家陆羽(世称“茶神”)的二泉亭;以及由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谪仙亭和建于中南海的玉绘搂、清音阁等。茂林修竹中,亭阁座座,甍栋参差,争妍竞秀,互为映带,异彩纷呈。整个亭园,浑然一体,风光无限。
走进陶然亭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蜿蜒曲折的小径。沿着小径前行,不久便可看到一座古朴典雅的亭子,这便是陶然亭。亭子建于高台之上,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景。站在亭中远眺,只见湖面波光粼粼,游船点点,与远处的城市天际线相映成趣。陶然亭的湖面宽阔而平静,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几只悠闲的野鸭游来游去,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振翅高歌。湖畔边,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最柔美的笔触。春天时,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为陶然亭增添了一抹生机。夏日里,柳荫浓密,为游人提供了一片凉爽的避暑胜地。秋风起时,柳叶金黄,飘落湖面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冬日里,湖面结冰,游人可在冰上嬉戏,感受冬日的乐趣。除了自然风光外,陶然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聚会交友的地方。亭内刻有诸多名人题写的楹联和碑文,见证了陶然亭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此外,公园内设有多个文化展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总之,陶然亭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观赏,这里既是一处休闲避暑的好去处,也是一处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场所。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本人自2019年7月从工作岗位退休,一晃就是五载。无论春夏秋冬,每每走进陶然亭公园,我都会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已经相融在一起,久久不愿分离,那跨越千年的美丽依旧延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短暂,长眠无期。如今两鬓斑白的我,只有珍惜生命,只争朝夕,不负春光与明月,不负初心,为梦耕耘。
今天是小雪节气的第二天,冬季的第二个时节,初冬的陶然亭公园依然阳光明媚,植木茂盛。金黄的银杏叶与火红的枫叶交织,如同大自然最精致的调色盘,在太阳的映照下,如诗如画,美伦美幻,精彩绝伦,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陶然亭湖面倒映着斑斓的树木,波光潋滟又被初冬的暖阳温柔地拥抱,落叶铺成柔软的地毯,每走一步都能踏出人生的旋律;而夕阳余晖洒在湖面,波光粼粼与飘拂之中的柳枝共叙诗情画意和美好人生。生命诚可贵,奋斗价更高。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像高君宇那样:以短暂的生命践行救国理想,用信念与行动点燃革命火种,“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陶然亭之旅,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每一个到访者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勃勃生机。
探求真理,贵在造懿。
忠骨毁灭,浩气长存。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