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芹老师《文心可见》连载(六十七)
心 声
1052
仰慕钱穆先生的学问,便多买其著作来读,对其著作中所肯定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也愿意买来读。他说杜甫的诗好,我便买了《杜甫诗选》;他说苏东坡的小品文好,我便抓紧去买了《东坡志林》。有成语曰“爱屋及乌”,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吧?做教师的就是这样,如果你的学问和人品足够学生仰慕,那么你对学生说的一切他都会相信,古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种情况。
1053
他得到了这本书,就像又饥又饿的小熊找到了一个装着蜂蜜的罐儿,忍不住吃了一口又吃一口。这又香又甜的沁人心脾的味道,它怎么可能放手呢?直到一口气吃完,小熊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又把小蜜罐的里里外外反复舔来舔去。
1054
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辈子,有些夫妻之间却很难说有如胶似漆、心心相印的真感情,他们其实是把对方彼此当作一件可资利用的工具。当然,为了保持这件工具能够用得时间长一些或不会突然丢失,自然要拿出一些必要的投资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这份投资也就不即不离地维持了他们终生的关系。
1055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提出了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著名观点,成为后人治学、治艺与修身悟道的重要遵循。说来惭愧,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40余年,也算是一个学人,书也读了几本,但路确实走得不够多。就游历山水来说,除了几次因公出差顺便到过几个城市、游览过几处风景名胜之外,竟然连市内的名胜古迹也很少游览,这正是我眼界不宽、胸怀不广、孤陋寡闻的主要原因所在。好在退休后被朋友邀入一个问学实验室的团队,经常于周末参加野外研学活动,也就有机会去浏览当地的一些有名气的山水、古迹,了解民情风俗,算是对人生阅历的重要补课。
1056
都是70岁露头的老人了,却要自己驾车去学校、社区或企业参加书画笔会活动,写写画画大半天,一分钱的报酬也不取。参加这样的活动,一个月常常有两三次,有时天气还十分不好,你说他们图的是什么?因为他们都深爱着书画艺术,都热心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他们觉得都还有应该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和热情的责任,总之觉得人还得有点用处。
1057
在参加临沂市诸葛亮文化研究会筹备会议时,听到一位老教师谈到退休后应有一个主题性学习和努力目标的问题时,我对这种意见十分赞赏。是啊,人的生命力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职业上的工作或许会因退休而终止,但生命力的前行脚步是不能停止的,退休后仍然要有几十年的路程要走,生命力的追求目标仍然十分重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兴趣以及爱好,追求一个主题性的目标,依然会让人生的脚步走得踏踏实实。譬如可以参加书画、音乐、摄影、文学及传统文化研究等的协会组织,参加主题性活动,从事主体性研究,实现主题性目标达成,既意义非凡,又其乐无穷。
心 画

心 像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临沂市兰山区教师发展中心退休教师,山东省宣讲工作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临沂市社会科学入库专家,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坚持公益宣讲,坚持读书写作,坚持练习书法,坚持关注社会,退而不休,其乐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