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决定境界
年轻的时候,看到别人开着百万豪车呼啸而过,我总是忍不住皱眉头,心里嘀咕一句:“这人怕不是神经病。”那个年代,一套房子十几万,普通工人一个月挣个几百块钱,一百万是什么概念?那是天文数字,是可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过一辈子的财富。你却花在一辆车上?图什么?面子?还是油门踩到底那几秒钟的快感?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不是他疯了,是我当时的认知,还困在三百块钱一月的世界里。
我有个朋友,前几年问我:“你说,我移民美国好不好?”
他不是随口一问,他是真的在考虑,拿着一沓中介资料,跟我说他问了很多人,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美国不好,乱得很,到处是流浪汉,抢劫、枪击成天上新闻;东西又贵,吃碗面都要十几二十美金,不划算。有人还跟他说,美国那种地方,就是中看不中吃,拍出来的电影是天堂,住进去就是地狱。
我听完,笑了笑,问他一句:“你想移民去当富人,还是去体验底层生活?”
他一愣,我接着说:“你想开保时捷跑车,然后你去问一个在洛杉矶送外卖的电动车小哥,他当然说电动车好,不堵车、省电、速度快。你要搬去比弗利山庄生活,干嘛问一个住在贫民区的人那里的好坏?”
很多时候,我们做决定,不是因为现实限制了我们,而是因为我们总习惯向比我们层次低的人征求意见,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的恐惧和局限。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安全、干净、有秩序,超市没有假货,食品无农药激素残留,人与人交往简单、直接、互相尊重……
那肯定也意味着生活成本高。
天堂从来不是免费的,地狱才什么都不收。
在美国,当然也有生活成本低廉的地方。市中心、唐人街某些角落、废弃工业区……那里到处是流浪汉、帮派、枪声和毒品。你可以在那里以极低成本生活下去。但那不是美国的全部,只是一个维度。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往往是他选择的投影。而你能选择什么,取决于你站在哪个层次。
一个月收入几十万,你吃一碗二十美元的面不会皱眉头;
一年的收入可以买栋别墅,你坐在特斯拉里被油价吓一跳的感觉,也就成了别人的笑话。
不是贵,是你还没到能负担的阶段。贵,是暂时的不配。
曾经有个作家去陕西采风,在一个农妇的窑洞里借宿。白天她骑摩托到山里采访,晚上回到窑洞,只有一个炕、一个水缸、一个米缸。农妇心疼地说:“你一个妇道人家,在外头风餐露宿地跑,不苦吗?哪有我过得好。天冷了,晒太阳,饿了,煮碗稀饭,日子多舒服。”
她笑了笑没说话。
那一刻她明白,农妇没有错,也不是她不识苦乐——她只是在用自己的坐标丈量别人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每个人的“苦”和“幸福”,都是自我结构的产物。
我们都听说过那个陕西老农的笑话:“我要是当了毛主席,我天天吃饺子。”他不是在讽刺谁,他是真的以为,最高的幸福就是天天有肉吃,有饺子吃。他未曾经历别的境界,自然无法想象更高的满足。
就像小时候我们以为,有一辆小霸王游戏机,就可以一辈子快乐。那时快乐确实简单,因为欲望低,层次低。但当你走过世界,尝过真正自由的味道,见过规则如何运行,体验过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界限——你就很难再回去满足于一碗稀饭的“幸福”。
层次不同,眼界也就不同。
很多人问,为什么有些人能从乡村小镇走出来,变得“清高”“洋气”“不合群”?其实不是他们变了,而是他们的思维、认知、见识飞跃了。而你还站在原地,所以觉得他们怪。
说到底,境界是认知的产物,认知是经历的积淀,经历是你愿不愿意走出去的结果。
别总问:“他为什么能那样?”
先问自己:“我准备好成为那样的人了吗?”
层次,不只是金钱的数量,更是你愿意跳出舒适区,去理解一个更大世界的勇气。
你可以选择稀饭加咸菜,也可以选择鲍鱼加红酒。没有对错。
但你必须明白,每一种选择都有代价——而不是指望花十块钱过上千万富翁的日子。
世界很大,信息很多,建议很多,但别忘了:人只能听懂自己水平之内的话。
层次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选择,选择最终塑造命运。
愿你有一天,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微笑着理解曾经那个觉得“豪车是神经病”的自己。
那一刻,不是车的光环变了,而是你终于看见了,那个曾经看不见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