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父亲说,晚晴和北洋军阀时代的资料,国民党执政早中期公安警察史料,全无口碑可寻,全靠在大城市图书馆和历史档案馆查阅历史文献和馆藏报纸、杂志。这项文字资料的收集,比收集口碑资料并不轻松。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档案中,凡是有关公安警察性质的历史档案和资料都要仔细阅读,不放过一丝一毫有关沔阳的记载。父亲说,这好似“大海捞针”,其艰辛程度,局外人无法体验。
父亲告诉我,1983年夏,他和县法院的一位干部到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资料,历经半月,一头扎进故纸堆里,查到了好些重要的档案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史馆”,是一座收集、管理明清两朝资料较全的档案馆。父亲刚到那里,心情十分茫然,在偌大的中国,沔阳只是区区一个小县,犹如沧海一粟,从哪里着手查找,竟有些束手无策。
父亲经该馆咨询专家指点,向档案库开出了200卷的提单。档案库根据所填提单将档案装入吊箱,从5楼直接吊下来,放在阅卷室座位旁的卷架上。阅卷人边阅边抄,阅三天五天都行,阅完后交阅卷室工作人员验收,不能失落和损坏。
父亲第一次看见那浩如烟海的史料,大开眼界,惊叹不已。他好似一个饿急了的人见着面包一样,贪婪地啃着,全神贯注,哪怕是一丁点相关的资料,马上抄录下来。
父亲住在公安部招待所,中午回招待所吃饭,往返得一个多小时。档案馆中午不闭馆,有人值班。为了节省时间,父亲第二天就改变方式,买两个大面包带上,中午就到档案馆休息室啃面包、喝杯开水,再接着干。眼睛看胀了,就摘下老花镜,来一会闭目养神。经过两个星期的苦战,父亲不仅看完了第一次提出的200卷,而且第二次提出的100卷也全部看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300卷档案,父亲查到了好些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创办警察的历史资料、沔阳县兴办警务的重要资料。同时还抄录了清末时沔阳发生的几起凶杀案。
父亲回来后向局长汇报,局长亲切地埋怨他说:“你已是五十几的人了,上北京连十三陵都没有去,真是太迂腐了”。父亲回答说,只是任务太重了,没有心情去游山玩水。
3年中,父亲和2名助手(中途抽走1人)先后还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武汉市档案馆、沔阳县档案馆、洪湖县档案馆、恩施市档案馆等数十家档案馆,共查阅各种史料2500多件,抄录了15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
父亲在各地走访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是尽可能节省开支。乘火车总是买硬座票,从不买卧铺;乘船本来可住三等舱,可总是买四等舱的票;住宿大多是公安机关招待所或小旅馆,从不住星级宾馆;在城里一律乘公共汽车,从不坐出租车。他说这样是为了节省公家的钱。
有时同他一道出差的助手,常有怨言,说他“小气”。他说,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美德,能节约便节省。我年过半百的人都受得了,你们年轻人有什么受不了的。往往把年轻人顶得脸发红,望着他苦笑。
(四)
为了写好编好《沔阳公安志》,父亲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病了顶着干不吭声。1984年秋天,是撰稿最紧张的时刻,父亲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肝病变化,这才在领导的督促下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病情稍有好转,就躺在病床上看资料、修改稿子。
父亲住了一个多月,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就要求出院了,第二天就上班了。医生给他开的继续门诊治疗、休息一个月的证明,根本未给任何人看就撕了。他说:“这个修志任务死活都是我的事了,就是医生要我休息半年,这个任务还是归我来完成。”
经过数月的紧张编撰,父亲主编的20万字的《沔阳公安志》终于完成、印行了。由于《沔阳公安志》出书比好多地方的要早,好多外省、外县的公安局前来取经。
《沔阳公安志》的编撰、成书,使父亲受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大力好评。那一年,湖北省公安厅、荆州地区公安处相续召开公安史志会议,邀请父亲在大会上作编史修志及工作事迹的报告,并荣立公安部三等功,戴上了金色勋章。
(五)
父亲的工作除了编撰《沔阳公安志》以外,还要为上级公安机关撰写公安保卫工作史料,即收集整理大革命时期、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公安保卫史料。
《沔阳公安志》完成后,助手抽走,史志办公室只剩下父亲一人。他又继续编写了16篇约4万字的公安史料,报给上级公安机关。在《沔阳县志资料》《沔阳县政协文史资料》等刊物上发表了7篇约3万字的资料性文章。
同时,父亲还担任《沔阳县志》中《政法篇》的主编,将公检法司4家50万字的专业史志,在两个月内浓缩成6万字。
1986年,仙桃市召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此时沔阳县已撤县建市),父亲出席劳模大会,获得了劳模奖状及证书。同年,父亲被评为仙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委组织部颁发了了《优秀共产党员证书》。
叶少雄简介
叶少雄,大学本科学历,武钢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武钢热轧厂、武钢党委政策研究室、武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工作,曾任湖北省青年自学成才协会副理事长、武钢青研会副会长、《武钢工会工作》副主编,在各级媒体发表论文、通讯、散文百万余字,主编或编辑书籍十余本,其中《叶培元家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坚持志愿服务宣讲家教家风。近年来,获“武汉市最美家庭”“青山楷模”“青山区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