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与蛇
王晓瑜
传说大石家村刘氏第十四世祖刘时,少年丧父,和母亲哥哥三人相依为命,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受人欺凌,但刘时人穷志不短,且忠厚善良,也非常孝顺老人。他十多岁就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下决心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有一年春节,乡邻有钱人的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裳出去拜年,但刘时家中只有一件像样的衣衫,他让母亲穿上领着哥哥出去拜年,而自己却身着破衫背起柴筐,顶着寒风去村西坡里拾柴。在拾柴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了一条青蛇躲在柴草下冻得瑟瑟发抖。刘时顿起怜悯之心,随即把青蛇装入柴筐中带回家,放入盛有一点粮食的缸中,让青蛇在缸中取暖过冬。
不料奇迹出现了,缸中的粮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此刘时一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日子好了也没有忘记乡邻乡亲,他将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并置办房产耕地,勤奋耕作,娶妻生子,家业红火,人丁兴旺。
晚年他把刘氏支系家族分为“清、澜、鸿、思”四个大院居住。从此,刘氏家族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一院有事四院齐上,家家都过上了男耕女织、衣食无忧的日子。
虽然是个传说,但确有大石家刘姓“清、澜、鸿、思”四个大院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高层次人才,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