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印象
宝华大公书画院院长徐宝华
与李牧先生结识,是在2019年7月,我记得那时候,李牧先生是中国大公新闻报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总编辑,在新闻传媒与文化领域是个非常有名的大人物,当时我还没退休,但还是禁不住给他打了电话,想和他结识一下。没想到李牧先生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但后来因一些客观原因,没能马上拜访。
2020年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的一次书画展活动中,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到李牧先生。
初次见面,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往后接触越多,这种印象就越发清晰且深刻。
当时,他穿着简约得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主动与每一位参会者握手交流,那真诚的态度瞬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领导姿态,令我十分敬佩。在以后的接触中我发现李牧先生是一个热情豪爽,出口成章,雷厉风行、德才兼备、思想深邃,热衷公益、高瞻远瞩、工作担当的领军人物。
记得第一次与李牧先生到他的住所,他扑面而来的热情豪爽就令人难以忘怀。那真诚的笑容、有力的握手,以及毫无保留的交流,瞬间拉近彼此距离。
他亲自下厨,以高超的厨艺,令我刮目相看。在聚会中,他的笑声爽朗,言语之间充满对他人的关怀,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而然地被他吸引。
而说起他的口才,用出口成章来形容毫不为过。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日常的沟通交流,他都能信手拈来恰当的词汇和典故,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地表达观点,让听众沉浸其中,心悦诚服。
在工作作风上,李牧先生雷厉风行的态度令人钦佩不已。一旦确定目标,他便迅速行动,毫不拖沓。他深知时间的宝贵和机遇的稍纵即逝,所以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将计划付诸实践。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他从不退缩,果断决策,迅速调配资源,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让大公人深刻体会到高效执行的力量。
德才兼备,是李牧先生身上又一闪耀的标签。他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始终坚守道德底线,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信任。在才华方面,他在专业领域造诣深厚,无论是新闻传媒、文化教育,还是书画领域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带领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成为大公团队成员学习的楷模。
有一次,李牧先生得知我参加了全国毛体大赛得奖后,带人到宝华大公书画院来采访我。采访后,应我的邀请,他兴致勃勃的书写的榜书“禅”字,在他那运笔时疾徐相间,笔画粗细变化自然流畅,似潺潺溪流,收笔利落,富有余韵,宛如深山古寺的钟声,余音袅袅。单看每一笔,都力透纸背,尽显书写者深厚功底,墨色浓淡相宜,干湿交融,赋予笔画鲜活生命力,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可见李牧先生的书法功底十分深厚。
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让李牧先生总能提前洞察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大公文化长远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他的引领下,大公文化在全国蓬勃发展,十几年来,李牧先生先后率领他的团队组织了几百场文化活动,发展了400多家大公书画院。其中宝华大公书画院非常荣幸地成为了大公文化大家庭中的其中一员。
在和李牧先生深入交往后,便能领略到他思想深邃的一面。面对复杂的文化传媒行业态势,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从宏观格局到微观细节,见解独到且深刻,为同行提供全新的思考方向,拓宽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他还对宗教、哲学、中医、周易等尖端文化思想领域研究颇深,是真正的大思想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牧先生热衷于公益事业,心怀社会,情系大众。他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与帮助,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助力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还是投身环保公益行动,他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展现出一位大家的大爱情怀。
李牧先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家国担当。在当今时代,总有一些人以赤诚之心照亮他人,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李牧先生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怀揣着深沉炽热的爱党爱国爱社会情怀,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成为众人敬仰的楷模。他为大公文化制定的宗旨就是爱党爱国、拥军爱民的基础上弘扬大公文化。除了在本职工作上的突出表现,李牧还身兼中国竞选口才教育研究院院长,在口才教育领域同样贡献卓越。他深知口才表达能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人们的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
在相关活动中,他亲自授课指导,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与技巧,帮助许多人克服了表达障碍,收获自信。
李牧先生宛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即便病魔缠身,也从未放下肩头的责任,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诠释着令人动容的工作担当。
李牧先生长期饱受病魔的折磨,多次无奈住进医院。病房的白色墙壁和医疗器械的冰冷,却从未冷却他对工作的一腔热忱。在那些与病痛抗争的日子里,医院的病床成了他临时的“办公桌”。输液管旁,是他认真审阅的文件;点滴的滴答声中,他还在通过电话与团队沟通项目进展。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指导,都凝聚着他对工作的执着与专注,仿佛病痛从未将他打倒。
尽管身体的病痛时常让他疲惫不堪,但李牧先生从未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次出院后,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明白团队需要他的引领,文化传播的发展需要他贡献力量。多次住院的经历,本应是他安心调养的契机,可他却将其视为与时间赛跑的挑战。
李牧先生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工作担当。病魔可以侵蚀他的身体,却无法动摇他的职业信念;住院的时光可以短暂地困住他的身体,却无法禁锢他对事业的追求。他在病痛中坚守,在困境中前行,成为了大家心中一座不朽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工作中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2025年4月17日星期三写于华墨书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