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者3月31日发出《贾平凹老师与赵文剑先生的“菩提树之缘”》y一文后,铜川地区有三个微信平台作了转发,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关注。阅读量为30405人。
贾老师在长篇小说《消息》之《后记》中记叙了他从赵先生所送的菩提树成长过程中的陪随感悟。他写道:“如今书房里有了菩提树却什么名都不愿起了”,——“默存”。
在收尾语他写的是这么一句话:“人面獅还在门口,黑猫卧到书架,我只是把玉蛙放在了菩提树下”。这不由使人想起了人们传说中的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经历了49天的禅修后证得了“缘起性空”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悟。作为凡夫俗子的贾老师只是把一只“玉蛙”放在了树下,而并非凡胎肉身的人!——他自有他的道理,我们不便也不必去象猜谜一样去揣测他的用意,要尊重他的个人生活方式和他对人生、社会的精神思辨。
我们要写的是:为此吉祥之树,贾老师与赵先生又有了“后缘”。
4月15日,贾老师又委托他的两位朋友按3月30日面定之约到赵先生处请走了两棵菩提树。树高约二尺,各有几片绿叶,分栽在两个雅致的工艺品式的花盆里。赵先生是不会去问贾老师的请树之因和用意的。朋友之交是不需要问这些的,他只知道贾老师需要就行了。“红粉赠佳人,宝马赠英雄”。菩提树当然要送给和此树有缘的人!他对客人们只是详述了栽培之方和土质、水分、阳光、空气等诸方面的养育知识。在畅聊了三个多小时后,客人们带着菩提树兴兴而回西安。笔者全程作陪。相信这两棵菩提树定会茁壮成长的。
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从这段因缘中能得到些什么感受呢?有人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渐悟)。有人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顿悟)。菩提的意义按佛家释义,是觉悟,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那么是否只有在此种树下才能修成“菩提”么?“菩提”也只有佛家独有吗?我们想来并不如此。不然,何以会有“菩提本无树”之说?生命的真谛在“悟得自然大道”,其后对人生百态就会“放下心来”“拈花一笑”。条条大路通北京!“荷花百藕青荷叶”,人生修行各有其缘,各有其路,也各有其慧根,当然也各有其境界。没有菩提树,照样可通灵!但是,菩提树下修菩提,到也不失为“大路”之一。菩提树结有缘人,有缘人皆可有菩提!
玄妙不玄,大道至简至易。“功到自然成”,修到一定层次,人人皆可成佛!
修什么?心!
2025年4月16日作者简介:李陕西.男.汉族.1949年8月12日出生于銅川,煤矿子弟,老三届知青。笔名李秦,网名陕西人。1993年6月从事专职律师工作至今。1997年7月加入铜川作家协会。2017年至2021年整理出版了史料性的“一名老三届的文革日记三部曲”(《文革日记》《插队日记》《工厂日记》)和《初中日记》,并为国家图书馆和多个地方志书、档案及图书部门所收藏。曾被评为省、市优秀律师。现为铜川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退休后主业仍为律师、文史,间娱诗词。
联系方式:1869191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