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文/郝加献
自 840 年始,李党魁首李德裕的权势臻至巅峰。
怎奈天公不作美,李商隐之母溘然长逝,他遂归家守孝三年。待他丁忧期满回朝之际,已时过境迁,武宗薨逝,李德裕失势,岳父王茂元亦病故。
李商隐,又一次错失跻身权力阶层的绝佳时机。
845 年秋,李商隐闲居洛阳,令狐绹时任右司郎中。他回赠身处长安的同学兼旧友一首《寄令狐郎中》,渴盼得以援引。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嵩山之云、秦中之树长久分离,幸得旧友不远千里寄来锦书。莫询梁园旧客今时何状,恰似茂陵秋雨染恙的司马相如。
叙叙旧,诉诉苦,卧病在榻的李商隐将旧友书信视为精神寄托。
但此时的李商隐已不再是当年与令狐绹同窗时背景清白、前程锦绣的少年公子。他背负王茂元、李德裕的李党影子,政治建树更无从谈起。牛党成员令狐绹,已然看不上也无法信任李商隐,给予提携帮助只是李商隐的一厢情愿。
早年,李商隐才华横溢,于东都洛阳,年仅 19 岁的他获时任东都留守的名相令狐楚青眼有加,令狐家的大门含着微笑向他打开。
名相让他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攻读,并将骈文之法倾囊相授,对他给予厚望。令狐绹与他缔结了深厚的同窗情谊。
令狐楚调任天平军节度使,李商隐随他奔赴山东郓州,出任幕府巡官,得到进一步的培育与磨砺。
李商隐屡次科考皆未中榜,幸得令狐绹的举荐襄助,于文宗开成二年进士登科。此时,李商隐24岁。
两代人的扶持与提挈,于李商隐而言,实乃恩重若山。
后来,李商隐投身于王茂元的幕府,并迎娶其女,至此,所有的鸿运骤然消弭。
牛党对他加以指责,斥其忘恩负义。
李党亦对他鄙夷不屑。
一介文弱书生,一位不谙权术之道的白衣之士,就这样于不经意间卷入了纷繁复杂的派系争斗中。
846年,唐武宗吞食丹药中毒,猝然暴毙,继位者是皇太叔李忱,即后来的唐宣宗。
重新洗牌后,李党成员纷纷遭贬,牛党之人则重返朝堂。
李德裕在朝期间,建树诸多大事,而武宗一上位,全然不提旧功,将李党一派贬黜朝堂,这是李商隐不能接受的,情感是上为李党鸣冤叫屈。 他的心中尚存着一股浩然正气。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没有按权势大小和现实利害,来抉择自身的政治立场,相反他将同情与支持给予了李党。
凭借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李商隐不计后果地将正义之气付诸于行动。
847年,他接纳了李党被贬官员郑亚的邀约,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
可见,李商隐多么的执拗!
849年腊月,李德裕在崖州贬所凄凉病逝,次年十月,令狐绹拜相,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也即将宣告终结。
理性上,李商隐仍旧试图说服自己与令狐绹恢复旧交,借牛党之势,从秘书省谋求中央的进身之路。
这段时日迫于生计,李商隐向令狐绹呈递诸多诗文,其间不乏谦卑之恭维与婉转之陈情。但令狐绹却仅是虚情假意,不肯切实施予援助之手。
李商隐病逝次年,唐宣宗也因长期服用丹药,驾崩于大明宫。
此后数年,令狐绹官运亨通,晋封赵国公,食邑三千户,最终在权力与财富的巅峰寿终正寝。
851年,李商隐随柳仲野入川。临行前,他去见了令狐绚并写有诗《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织就凤尾纹的绫罗,层层叠叠;碧纹的圆顶罗帐,我于深夜加紧缝制。那回邂逅,未及以团扇遮掩;可你驱车辚辚而过,我们竟无言相通。
曾因孤寂难眠,念及残烛将尽;却始终未闻你的音信,痴痴苦候至石榴花红。或许你正于垂杨岸边,拴系斑骓骏马;我究竟如何方能等来,送予相会于你的西南顺风。
清·冯浩如此描述: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也。
李商隐对令狐家的感情在后期可谓极为复杂、矛盾。
既有感恩,亦有怨恨,虽觉无望,还仍抱着某种期冀,说不清也道不明。以至后来他竟然有些懊悔向令狐楚学了骈文。
但选择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难以掌控。
一名进士,终身白衣,沦为幕僚,生前遭到士大夫的集体攻讦、众人的嗤笑、谴责与排挤,身后还饱受争议,并被完完整整地载入史书之中。
这就是李商隐“抉择”的悲催结局。
他择取了爱,择取了良知与正义,更择取了坚守,无怨无悔。
幸运的是,他的文学成就无法抹杀,无可争议,他的“无题”永世流传。 【作者简介】郝加献,196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2022年2月录入百度百科。
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
历史文化散文分别荣获鲁迅文学杯、茅盾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一等奖。
曾出版《我读毛泽东诗词》《玉女之殇》《中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