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创作家·吴有训
我在小的时候就喜欢玩“扑满”!那时候,爸妈给我的压岁钱,我喜欢那一分两分五分的“宝贝”塞进一种瓷器的嘴巴里,听着钱币的落到里面的声音,便放心地点点小脑袋,摇一摇那器皿得意的样子,爸妈看到了很开心。80年代初的入伍参军开拔的那一天,我将其瓷器打破,里面还有一笔不小的收入,于是,我携带它们并作为我开拔海南的费用开支的补充,那时的津贴费不够花,比如购买纸墨笔砚、日常生活用品、水果饼干之类的东西,小时候的“扑满”对我的智慧人生起到了有益的储蓄补充。感恩感激我的父母。
我的小时候,有一种瓷器器皿,就是“扑满”。它只有让人塞钱币进去的孔,却没有让人可以取出钱币的孔。只有将其打破才能把钱币取出。扑满扑满,“满则扑之”。“扑”,就是打破的意思。
我的“扑满”上面还有一些拙朴可爱的图案,比如老虎、狗、公鸡之类的动物图案,也有植物花草图案,觉得好玩儿的。不知不觉地,储蓄的意识就在与扑满的这种厮守之中慢慢养成了。
扑满这小小不然的一种泥东西,却是属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宝库里面的。中国人储蓄意识的源远流长,开启于东晋时代。中国人的重视储蓄,是从一个人的孩提时代就开始了的。
储蓄是一种美好的德行。但是究竟怎样去储蓄呢?存多少钱才算是存了钱,才算是有了储蓄的美德呢?将一个月收入的10%作为储蓄,一旦有朝一日急需,也是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一笔可观收入,这样就不用去麻烦他人和社会,若是他人急需,也可以有慷慨解囊的能力。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自然会和谐许多。
一个格言说得非常好:如果你能靠小于收入的支出生活,那么,你很富有。支出小于收入,那余下的部分,自然就会变成储蓄。一个手中握有余钱的人,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不管那可能会是一笔多么微不足道的余钱,但那是你谨慎支出的结果,它代表了你精心为自己策划的生活方式,这个健康而良好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
储蓄是中国一个有益的老传统,表现的是我们中国人对于金钱的务实观念。它千百年地传承下来实属不易,弃之怎不教人可惜?
话说回来,存钱是一种私人行为,值得提倡,懂得储蓄的好处并去实行的人,比较容易让人觉得可信,它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个人的终生幸福,都是有益而无害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中国崛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