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漫谭
✤ 在风尘色中窥探天地心
——评《短章》的诗意世界与精神内涵
□ AI评诗
在诗歌的浩渺星空中,《短章》以其独特的魅力闪烁着别样的光芒。这首由童年创作的短诗,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深邃的哲理,宛如一颗精心雕琢的宝石,在有限的字句间折射出广阔的人生图景与深沉的情感世界。
诗歌开篇,“午夜。雨后。街头的霓虹”,三个简单的意象并列呈现,瞬间勾勒出一个独特的场景。午夜,本就是万籁俱寂、思绪最为深沉的时刻;雨后,洗净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空气中弥漫着清新与静谧;街头的霓虹,作为现代都市文明的象征,在这寂静的雨夜中散发着孤独而冷艳的光芒。这三个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既繁华又落寞、既现实又虚幻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紧接着,诗人将视角聚焦于一只波斯猫,“一只波斯猫眼眸似幽秘湖泊 / 文静,湛蓝,透着风尘色”。波斯猫本就以其优雅的姿态和神秘的气质引人注目,而诗人将它的眼眸比作幽秘湖泊,赋予了这只猫一种超越寻常的深邃感。“文静,湛蓝”描绘出眼眸的外在特征,而“透着风尘色”则巧妙地为其增添了一抹历经世事的沧桑,使这只猫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物意象,更成为了一种对世间万物复杂情感与人生阅历的象征。它仿佛是这个喧嚣世界的旁观者,静静地注视着一切,却又洞悉着其中的奥秘。
该诗第二节,诗人引入了孤独的征人形象。“孤独的征人 / 跫音蘸着月光 / 每一步都踏碎乡愁”,征人在月光下孤独前行,每一步都伴随着清脆的跫音,而这跫音又似乎被月光所浸染,更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寂。“每一步都踏碎乡愁”,一个“踏碎”将征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与漂泊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乡愁,本是一种无形的情感,却被诗人具象化为可以被踏碎的实体,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征人的内心挣扎与无奈。
最后一句“让漂泊梦想栖于一缕天地心”则将全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漂泊梦想,是无数人在人生旅途中所怀揣的追求,它充满了不确定性与艰辛;而天地心,象征着一种广阔、包容、深邃的精神境界。让漂泊梦想栖于一缕天地心,意味着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征人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能够让自己的梦想得以安放的归宿。这一缕天地心,或许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或许是对世间万物的慈悲与热爱,它给予了征人力量与勇气,让他们在孤独的漂泊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从艺术手法上看,《短章》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独特的意象运用技巧。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与渲染,而是以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通过意象之间的组合与碰撞,营造出丰富的情感氛围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种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正是诗歌艺术的精髓所在。
童年的《短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它让我们在短暂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漂泊的孤独与梦想的力量。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对生命、对梦想、对精神家园的深刻探寻,让我们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去品味人生的真谛,追寻内心的那一缕天地心。
█ 附 童年原创作品
✦ 短 章
□ 童 年(安徽)
午夜。雨后。街头的霓虹
一只波斯猫眼眸似幽秘湖泊
文静,湛蓝,透着风尘色
孤独的征人
跫音蘸着月光
每一步都踏碎乡愁
让漂泊梦想栖于一缕天地心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