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几个月了,最近收到越来越多朋友的消息,有早几年就扎根海外的,也有像我一样被逼无奈刚踏上这条路的。无论是先行者还是新手,大家都明白,出海不是诗意的远航,而是九死一生的搏杀。收到他们的问候和关心,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异国他乡,这些消息像灯塔,让我看到希望,也让我知道,我不是孤身一人。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我们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彼此的鼓励成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和这些朋友交流,我发现几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首先,联系我的全是企业老板。这不奇怪,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比常人更勇敢,敢于冒险,愿意为一线生机赌上一切。出海,是对勇气和魄力的终极考验。留在村里,或许能苟且偷生;迈向海外,却可能一无所有。正是这种敢闯敢拼的血性,让他们选择了出海,也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更让我意外的是,这群老板与我印象中的许多老板截然不同。他们不是固守成就、躺在舒适区的人,而是不断学习、主动改变的人。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足,愿意放下身段,向世界汲取新知。在沟通中,我感受到他们由内而外的谦和与真诚。这种品质,远超那些靠红利时代暴富、却自诩全凭认知和勇气的老板。后者停滞不前,固守过时的观念,等待时代的无情淘汰。而这些出海的老板,是有勇有谋的开拓者,他们用学习和改变,回应未知的挑战。
出海的路,远比想象中残酷。它不仅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更需要真诚、诚信和契约精神。在村里,搞好人情世故或许能混得开;可到了海外,虚伪那一套行不通。外面的世界,规则至上,白纸黑字的合同是命根子,诚信是立足之本。违约一次,可能永无翻身之日。我和这些朋友,都深知这一点。我们不是来玩票的,是来扎根的。唯有真诚待人,守信履约,才能在异乡站稳脚跟。
另一个现象让我深思:联系我的朋友,绝大多数从事工程行业,我也选择了从食品行业转向工程项目。这是为什么?答案藏在东南亚的现实里。这里的许多地区,就像二三十年前的珠三角,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却迎来了外资、外企、订单的热潮。大开发需要厂房、道路、桥梁,这些工程项目是当下的风口。反观食品行业,我们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国际上饱受质疑,出口难上加难。无论多努力,别人心中的成见难以扭转。于是,我从零的小白开始,正式踏入建筑工程这个陌生领域。许多出海的朋友,也选择了这个行业,因为它不仅是机会,更是生存的抓手。
出海的艰难,远超预期。语言不通、文化隔阂、市场壁垒,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我曾说过,出海是九死一生的路,像赤足走刀锋,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风险巨大,可能一年半载颗粒无收,可能无数次被拒之门外。可即便如此,我也必须走下去。因为村里的土壤已板结,资源被垄断,市场被内卷,留下来只有慢性死亡。出海虽险,至少有生的可能。它不是坦途,是炼狱,但炼狱里藏着希望。
和这些朋友的交流,让我感受到抱团取暖的力量。一个人在异乡,势单力薄,稍有风浪便可能倾覆。可一群人,志同道合,彼此扶持,就能抵御更大的风暴。我们分享经验,交换资源,互相打气。他们的故事激励我:有人从一无所有到海外站稳,有人历经挫折仍不言弃。这些老板的谦和与真诚,让我相信,抱团不是简单的利益交换,而是心与心的连接。前提是,我们得是同路人,讲诚信,守契约,彼此尊重。
出海的路,注定孤独而漫长。我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吃闭门羹,啃硬骨头,甚至一败涂地。对想出海的人,我想说:三思而后行。出海不是浪漫的冒险,是拿命去搏。它需要勇气、智慧、强大的内心,更需要真诚和契约精神。别被风口冲昏头脑,做好输光的打算,接受无尽的挫折。尤其我们村出来的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外面的世界,规则是根基,诚信是通行证。若你也选择了出海,或正计划出海,也欢迎联系我。我们可以多沟通,多交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抱团取暖,发展壮大。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结才能在异乡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