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剧新韵颂英魂,党建创新谱新篇
梁林生
在新时代老干部党建工作中,磐石市融媒体中心老干部党支部,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以评剧宣传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推动老干部党建工作的特色之路,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党建工作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和作法。
一是深挖红色资源,直面党建挑战 老干部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部分,在巩固执政根基、传承红色基因上至关重要。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党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难以满足老干部对知识更新和精神文化的多元需求,传承红色精神、创新党建形式迫在眉睫。
磐石市这座被誉为 “评剧之乡” 的城市,有着深厚的评剧文化底蕴。
自五十年代评剧传入后,便与当地民俗相融,深受群众喜爱。同时,磐石也是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斗争的重要根据地,在此地他建立了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带领磐石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点燃了民族崛起希望之火,英雄事迹深植于这片土地。将杨靖宇精神与磐石评剧相结合,就成为创新党建工作、传承红色文化的灵感源泉。
二是艺术创作铸精品,多方协作促传承 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名人研究会非遗委员会主席、磐石市融媒体中心老干部党支部书记梁林生,接触到磐石早期的大型组歌《红石魂》中的《靖宇到咱磐石来》歌词,被其中描绘的杨靖宇事迹深深触动,就萌生了要改编成评剧唱腔的想法。
恰逢磐石红石垃子入围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终评,更进一步坚定了他创作的决心,力求将杨靖宇事迹与磐石地域文化紧密相连。
(注:市委宣传部常委部长李英奎听取梁林生创作评剧《靖宇到咱磐石来》的汇报。)
他的想法得到了融媒体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梁林生在原词基础上,深入研究评剧音乐特点,精心谱曲,反复修改。在融入杨靖宇 “灯芯理论” 时,他查阅大量资料,经多次研讨才巧妙融入唱词。
中心领导把控政治方向,琴师姜文玉、评剧票友李鸿雁从观众视角建言献策,共同助力作品打磨。排练筹备同样严谨细致。选拔经验丰富、对英雄满怀敬意的 李红梅、靳淑秋等优秀演员,由梁林生老师亲自负责教唱,把控评剧原滋原味。
中心领导派出最优秀摄制团队,录制了质量上乘的小视频。
三是演出成果丰硕,党建焕发新机 评剧唱段《靖宇到咱磐石来》在艺术上成别具一格。
(注: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检查评剧《靖宇到咱磐石来》排练情况。)
唱腔设计融合评剧传统与当代审美,创新运用新凤霞 “疙瘩腔”,使唱腔层次丰富、感染力强;音乐编排借旋律节奏营造战斗与情感氛围;伴奏中首次加入电子琴艺术元素,进一步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2024年7月,评剧唱段《靖宇到咱磐石来》,在《石城之夏》首次亮相,就惊艳全场。演员通过精湛表演展现出杨靖宇的英雄气概,获票友和现场观众一致好评,实现了评剧艺术传承创新。
演出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观众被杨靖宇精神和精彩演出打动,好评如潮。线下演出与抖音、快手线上视频传播相结合,观看演出人数达万人次,线上播放量超高。
2024年12月18日,小视频在河北省滦南县举办场的《纪念成兆才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中播放,受到全国评剧专家好评。
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杨靖宇,进一步扩大了宣传空间。
2024年12月31日,吉林市老干部局举办了《银铃阅读新春读书会》,锯琴独奏《靖宇到咱磐石来》,荣获传承奖。此次创新实践为老干部党建工作注入活力。
老干部党员积极参与创作、排练和演出,增强了参与感与积极性;评剧融入丰富了党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与影响力,通过访谈收集意见等,为党建工作改进提供了方向。
四是总结经验谋发展,未来可期再奋进回顾此次创作过程,成功源于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将磐石评剧与杨靖宇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团队协作与多方参与是关键,创作小组、领导、专家、票友共同发力;坚持创新与传承,在评剧传统基础上融入新时代元素和红色文化内涵。
下一步,磐石市融媒体中心老干部党支部,将继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时代需求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加大老干部和社会各界参加力度,持续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老干部党建工作迈向新高度,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磐石市融媒体中心老干部党支部 梁林生
于2025年4月13日

【梁林生艺术简历:
目前是亚洲锯琴文化使者、“2017.感动世界艺术人物”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兼高级顾问、锯琴、软弓京胡两个国际金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名人研究会非遗乐器传承人委员会主席、吉林、磐石两市锯琴代表性传承人、艺术教授。】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