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孝华
四月十二日,春光明媚,天空湛蓝,微风拂面,温暖而舒适。龙兴镇退休老师们来到北碚区静观镇的老街,感受着古香古色的温柔拥抱,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静观老街,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岁月的流转。它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梦想。
静观,往往藏匿于繁华都市的一隅,它不像新城区那样光鲜亮丽,却有着难以言喻的韵味。原来的石板路两旁,是历经风霜的木质结构房屋,它们或高或低,错落有致,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这些房屋大多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雕花木门、青瓦屋顶,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朴与雅致。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宁静而纯朴的年代。
记忆中的老街,每逢赶集之日,总是热闹非凡。小贩们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那时的老街,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或追逐嬉戏于石板路上,或围坐在小店前品尝着各式各样的零食。而当夜幕降临,老街又回归了它的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远处的车鸣,让人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安详。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老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老旧的房屋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石板路也被水泥路取代,失去了原有的质感。尽管如此,老街依然保留着它独有的魅力,那些残存的木质结构、斑驳的墙面,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心生敬畏,流连忘返。
老街不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精神的寄托。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工匠们精湛的手艺,如补锅匠、修鞋匠等,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延续着传统技艺,也传承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老街也是邻里间情感交流的场所,人们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知,共同度过了无数个平凡而又温馨的日子。
老街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味道,那是岁月的沉香与生活的烟火气交织而成的。走在街上,不时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叫卖声,那是老街独有的市井风情。小贩们推着装满货物的三轮车,或是摆着各式各样的摊位,从新鲜的果蔬到传统的小吃,应有尽有。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是老街生命力的体现,让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远方的客人望而生畏,前来打卡观光。
走在老街上,你时常会遇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或向你点头微笑,或停下脚步与你闲聊几句。这份亲切与热情,让你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而老街上的那些小吃店、杂货铺,更是承载着无数人的味蕾记忆,每当品尝到那些熟悉的味道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令人心旷神怡。
面对时代的变迁,老街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街面临着被改造或拆除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保护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街道。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无论未来如何,老街都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它见证了静观镇的成长与变迁,也承载了静观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静观老街岁月悠悠,温情绵长。不是凝固的琥珀,而是活着的年轮,每个清晨都会在豆浆的热气里舒展新的褶皱。此刻,下午的夕阳西下,像一串发光的省略号,悬在时光的句点之上, 等待着新时代潮流的改观!
作者简介:
刘孝华,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人。曾在《中国教工》发表过论文,荣获全国一等奖,《中国教师》发表过诗词,荣获全国二等奖……并在2021年5月28日去北京参加了第八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颁奖大会,获得“全国文艺先锋人物”称号,同年8月荣获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11月荣获“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