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
最后一片蓝海
作者:法鸿
根据行业报告估算,2024年中国艺术品交易额约700亿元,艺术品收藏者约1300万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然而,赝品泛滥成灾,诚信体系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很多艺术品被炒成天价,令人望而生畏。
有没有一种艺术品,不仅真实可信、富有文化内涵,而且处于价值被严重低估的黄金投资期?
答案是肯定的,新型画面石就是那片难得的蓝海!
作为中国非遗文化的瑰宝,观赏石主要分为造型石、画面石两大类。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造型石以石头为本体,而画面石则把石头当作画布,成为美的载体。
画面石的价值不在于石头的品种、质地和纹理,而在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美感。因此,画面石所对标的艺术品不是造型石,而是人类的绘画作品。
画面石又分为传统画面石与新型画面石。前者为形状不规则的原石,画面位于石头表面;后者俗称打磨画面石,画面深藏于岩石内部,需经切割、选景、打磨才能一睹芳容。
据央视纪录片《草花石之谜》介绍,新型画面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在复杂的地壳运动中,各种金属矿物质渗透进岩石内部,历经3-5亿年的沉淀,才形成了天然的图案。
在历史上,大理石曾是新型画面石的鼻祖,但是受工具限制,古人未能发现更多品种。最近30年,随着科技进步,很多新品种陆续问世,新型画面石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一艺术品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推广,还没有被主流消费群体所了解。
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法哥将新型画面石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总结为六大特性:
1、真实性:防伪基因刻入骨髓。
大多数艺术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不少人耗尽一生积蓄,换来的却是一屋子假货或普品。
极为可贵的是,新型画面石很少有造假。即便存在少量染色或人工雕琢现象,鉴别起来也非常简单,因为金属矿物质渗透在整个石头内部,而非仅仅停留于表层。
切割、打磨过程也起到了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作用。切割机产生的巨大压力会让那些质地疏松、有裂纹的石头分崩离析,只留下最坚硬的精华。
2、艺术性:媲美人类杰作。
新型画面石的精品,其艺术价值完全不输于人类名画。无论是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还是油画、水彩画的各种主题,在画面石中都有表现。从具象、意象到抽象,从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各种绘画流派风格,画面石里应有尽有。
最有趣的是,切割画面石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里面封存的是《溪山行旅图》还是《四君子》……
3、稀缺性:资源接近枯竭。
据法哥统计,目前已发现的新型画面石品种(包括部分国外品种)不到100个,其中90%的品种资源已接近枯竭。即便像草花石、清江石、洛阳石这些资源相对丰富的品种,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量下降,或因环保等原因被限制开采。
大自然的“画家”只有不到百位,相比之下,人类画家数量庞大,全球各大拍卖会每年都有数千位画家的作品成交。和人类艺术作品一样,画面石里真正有收藏、投资价值的精品也是少之又少。
4、唯一性:自然从不重复自己。
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用了16年,而大自然创作《天女下凡》需要几亿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大自然也从不会复制自己的画作。
每块画面石都是独一无二,其中的籽料如清江水料,甚至连相似的画面都找不到。
5、实用性:可观赏也可分享。
新型画面石极具观赏性,适合摆放在家居、办公、展览等多种环境。作为礼品,其主题丰富、寓意吉祥,可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中国政府曾将画面石精品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可见其品位档次。有些微型画面石如海洋玉髓,还能作为饰品随身佩戴。
6. 文化性:物质、能量、信息三重加持。
观赏石作为特殊材质的天然艺术品,自古以来就有镇宅、祈福、转运等文化功能。新型画面石由于其形成条件、环境的特殊性,具备了物质、能量、信息的三重加持(有关这个话题,法哥将写专文详细讲解)。
千变万化的画面,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风水格局,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化审美爱好和心理需求。
新型画面石在以上六个方面均表现优秀,可是大多数艺术品爱好者都不熟悉,也未经市场炒作,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收藏和投资新型画面石,无须专业鉴定能力和巨额资金,需要的是文化素养、创意思维和审美眼光。而后者,恰恰是全社会都需要培育发展的优良素质。在此意义上,法哥认为:推广画面石收藏利国利民。
天工妙笔,一眼亿年。
新型画面石这片最后的蓝海,正等待有眼光的你去探索发现、扬帆远航!
法鸿赏石 | 专栏
法鸿老师,是画面石收藏领域的资深藏家与研究者,多年来对石头满怀热爱,执着寻觅美石,深耕不辍。他不仅醉心收藏,还潜心钻研,深入研究画面石的纹理、色彩和构图,从自然美学与文化内涵出发,构建独特赏石理论,为石头赋予全新解读。
如今,《法鸿赏石》专栏成了他与全国石友交流的桥梁。在这里,法鸿老师将分享收藏心得、剖析赏石理论,带大家领略画面石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法鸿老师,在画面石中探寻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