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音 阁 序
夫大江浩荡,自巴蜀而东注,穿三峡,越江汉,奔流不息。而鄂渚之畔,有矶突兀中流,蜿蜒若龙蟠,名曰“龙蟠矶”。矶上凌虚而立者,乃观音阁也。其势嵯峨,朱槛回廊,砥柱七百余载,世称“万里长江第一阁”。
朔其源也,宋时矶上始建庙宇,然江涛怒号,屡毁屡兴。至元至正五年(1345年),垒石成台,筑阁镇水,始得巍然。明清以降,虽洪波频袭,而阁基如盤,盖因龙盘矶形似船弦,分涛卸力,夺夺天工。更传矶有双凹,若神鱉之目,昔吐油盐济僧。后因贪凿毁,遂成绝响。此皆造化之奇,亦见先民择址之智。
及至新中国立,鄂城县人民政府慨然拔款,大修阁体,焕其旧貌。越甲子风雨,至戊寅年(1998年),江潦滔天,巨浪没顶,而阁岿然未损,世人叹曰“阁坚強”。今列國之重典文物,膺5A之胜境,非独其建筑之精,更因其魂系魂,铭刻千秋水患而弥坚。
若夫登阁远眺,北望黄冈亦壁,东坡遗址犹存;南瞰鄂州古邑,吴王霸业已逊。阁内观澜亭畔,江风拂槛,烟波浩渺;老君殿中,香火延绵,三教共融。尤其者,阁后古井一囗(口眼井),纵浊浪排空,而井水自清,似喻世道纷纭,而初心不染。
若至配套十里江滩公园,亭台错落,碑碣林立。唐时遗文,风雨剥蚀而字迹犹存;历时兴衰,皆疑于此石上云烟。游人至此,或感“峭壁起江心,层台水上浮”之诗境,或悟“一柱砥中流”之刚毅,盖江山胜迹,非唯悦目,实为华夏精神之图腾也。
嗟乎!江阁不朽,非恃砖石之固,而在薪火相传。自宋元匠作,至今人缮护,代代倾心,方成此中流砥柱。后之来者,当临阁怀古,仰其坚韧,亦思守护文明之责焉。
文/轻 舟
——岁次乙巳年仲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