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仲奇观“槐抱椿”
文/任建彬
近期,因景观“槐抱椿”被烧,在李村镇伍仲村村民中议论纷纷,犹如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一块石子,引起层层涟漪。
一
2025年4月2日(农历三月初五),正是伍仲村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当天早晨,人们正沉浸在欢度本村佳节的喜悦之中,街上突然传着一条惊人的消息:前街大槐树着火了!我惊愕的快步到达现场,只看到十几米高的大槐树主干顶部正在“忽、忽”地喷火,一辆消防车停在大槐树旁,几名消防队员正在紧张地喷水灭火,旁边的村民们惊恐无奈地注视着……约一小时后,火被扑灭。此时,这棵古槐只剩下六、七米高的顶部被烧得黝黑的树桩。
现场的人们,面对此情此景,无不万分痛惜,唏嘘不已:“咱村的“槐抱椿”没了”——
二
在我少儿时记忆中:伍仲前街东头有棵老树,人称“大槐树”,树冠高大,估计有三、四十米(現在主干基部胸经1.2米),在正南、西北和正上方等有几个分枝,每到夏季,枝繁叶茂,绿荫蔽日,树荫达两、三百平米。树上曾棲息有多种鸟儿,如麻雀、山雀、喜雀、乌鸦、黄鹂、茶鸡儿、猫头鹰和鹰角儿(一种猛禽,不知确切学名)等,它们在这里筑巢育儿,尽情嬉戏,好不热闹。因此,附近人们俨然把树下当作舒适的“餐厅”,闲聊的“话吧”,宽敞的“舞台”和孩子们的“游乐场”……
我记忆犹新的是作为免费空调的“会场”——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伍仲村是当时邢台地区植棉先进单位,村干部曾在树下无数次的向来自各单位的参观代表讲授棉管先进经验…… 三
大约十几年前,在古槐主干距地面三、四米的第一个分叉处,由于树干中心枯朽,这里竟生长出一株小椿树。估计是附近椿树的种子掉落在此,后经雨水滋润,生根发芽,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现已高达十几米了。因此,该古槐竟呈现出“一棵两树”的奇观,被人们称作“槐抱椿”。自此,这一景观逐渐名闻遐迩,不仅本村村民常驻足欣赏,不少外地的游客也都慕名参观,啧啧称奇。前几年,上级有关部门还在该树主干上制有标牌,上有“树龄600年……”等字样。这条街也被命名为“大槐树街”。所以,“槐抱椿”也成为伍仲村的一项地标和奇观。多少年来它为本村父老乡亲带来了无尽的方便和舒适,也带来了欢乐和荣耀。这棵古槐就像一位饱经风霜、德高望重、见证了该村几百年沧桑巨变的老者,受到了人们的尊崇。前年我曾以《伍仲奇观槐抱椿》为题,在抖音平台上发了一段视频,现浏览人数已达到了1.6万,足见人们对这一景观的喜爱。
四
现在,每当人们从古槐处经过,看到哪棵已萌出嫩芽的椿树,就像看到一个突然失去朝夕相处、细心呵护自己的老爷爷的幼童,孤寂而又悲凉,心里五味杂陈。在痛惜之余,更应想到:我们应该吸取这次惨痛教训,为保护它们,去做点什么?采取哪些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去爱护、保护好我们身边的古迹文物?使子孙后代共享自然界带给我们的奇妙景观和无限乐趣。
叹古槐已去,
盼新椿永存!作者简介:任建彬,笔名文元,河北邢台市信都区人,大专学历,初中教师,退休时为邢台市桥西区东户学区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