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吕与老洪的别样故事
黄新
在徽州的青山绿水间,有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这里藏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企业——徽思古建公司。公司的主人吕总,是一位对古建有着深厚情感的人。他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种古建材料,木雕、石雕、砖雕,每一件都承载着徽州的历史与文化。然而,这些宝贝大多闲置在仓库里,只有偶尔有人来寻访时,才会露出它们的真容……
吕总一直有个心愿,想让这些古建材料重新焕发生机,但他一直忙于公司事务,无暇顾及。直到洪先生的出现,一切才有了转机。
洪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工程师,平日里最爱莳花植草。在岗时,他总是忙于工作,家里的名贵花木都受尽了委屈,很少得到他的关心。退休后,他终于有了充裕的时间,重拾自己的爱好。他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想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当他来到徽思古建公司时,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吕总的公司有不少闲置的边角地,这些地方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洪先生却看到了它们的潜力,他觉得这些地方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徽州风格的园林。吕总也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首先清理了杂草,平整了土地。洪先生从自己家里搬来了各种花木,还从市场上精心挑选了一些适合徽州气候的植物,特别有他心仪的徽州兰花。吕总则从仓库里翻出了许多古建材料,木雕花窗、石雕栏杆、砖雕影壁,这些原本闲置的宝贝,被巧妙地融入到园林的设计中……
他们在园林的入口处,用砖雕影壁做了一个屏风,上面雕刻着徽州的山水和人物,栩栩如生。穿过屏风,是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两旁种满了桂花树和紫薇。每到花开时节,香气四溢,让人陶醉。沿着小路往前走,是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里种着荷花,几只锦鲤在水中游来游去。池塘边,用石雕栏杆围了起来,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图案,有鱼跃龙门、松鹤延年,寓意着吉祥和长寿……
园林的中心是一个亭子,亭子的柱子上挂着一副对联:“花香鸟语迎宾客,古韵今风共赏心。”亭子的屋顶上,覆盖着青瓦,瓦片上长满了青苔,显得古朴而自然。亭子里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张石凳,这里是洪先生和吕总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常常邀好友在这里打“掼蛋”。人员不齐时。但见他们或是一边下棋,一边欣赏着园林的美景,谈论着徽州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徽州风格的园林越来越美。周围的人们也被吸引过来,他们在这里散步、聊天、拍照。有孩子们在园林里追逐嬉戏,也有老人们在这里晒太阳、聊天。这里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洪先生和吕总也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琢磨着如何让园林更加完美,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的文化。他们还计划在园林里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书法展览、古琴演奏、徽剧表演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徽州的魅力。
在这个徽州园林化的当代企业里,古建材料重新焕发出光彩,花木茁壮成长,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绿化美化工程,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的平台。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古老与年轻交相辉映,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工业与文化之歌。
作者简介:
汪晓东,男,汉族,笔名山岚,1962年7月27日出生于安徽潜口,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原供职徽州区政府,任三级调研员。1981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歙县教育志》编辑、徽州区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徽州区广播电视局局长,中共徽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文物管理局局长、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系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和黄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徽州区会长;黄山市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黄山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并业余进行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累计有200多万字学术、文艺和新闻作品散见各地,有40余次获得各机构学术成果奖和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