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大寒
文/陈富国
今年春节大寒,既是过在大寒节气,也是处在真正的大寒状态。
癸卯年的这只兔子,好像也和绝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在腊月“阳过”后,带着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匆匆赶来。所以性情大变,温柔不再,张开冰冷的大口,开始“急了咬人”。从大年初二晚上开始,“寒气之逆极”、“凛冽极也”、“大寒冻河”、“大泽腹坚”等等大寒特征尽显。
北边来的风憋足了劲,开足马力,发出嘶裂的吼叫,气势汹汹裹着冷雨不断向着地处东南的我们这里冲杀而来,留下一路苍茫恐怖的白色和凶狠肅杀的冰冷,毫不收敛极尽放肆地横冲直撞,使劲抽打着路上行人裸露的面颊,留下血样的通红和针扎的疼痛;狠命纠扯着路边树木的枝条,扯下一地断枝落叶。
冰冷的雨点驾着寒风,使劲撞击着仓皇逃窜的我的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雨刮器来回摆动,在刮去雨水的同时,仿佛也在揉着被冷雨打痛的玻璃面庞。
户外逛街的、游玩的、遛弯的种种过年的人们缩回屋里,就连往常习惯在外面玩耍戏闹、疯跑嘻笑的孩子们也都被寒风刮跑,被冰冻在了家里,室外广场再也不见了身影。偶尔外出返家的,也都全副武装,除了一双眼睛,全身其他地方都裹得严严实实,戴着手套的双手死死抱着爸爸妈妈或者爱人恋人的臂膀,拖着、拉着,脚步匆匆往自家楼梯口跑。
初三清晨,家里空调房间的窗户,全都雾矇矇的,用手一划,里面是水汽,外面则是一层冰晶,结结实实的,划都划不掉。我全付武装走出小区,道路上没有完全干去的积水,被汽车反复辗压变成了冰渣,硬梆梆的,像砂石子,踩着硌脚,一不小心,还会滑个踉跄,甚至摔倒在地。裸露在外的双手,不一会儿就冻得发疼,指尖发麻,拿不住东西,仿佛不受自己控制。河道里也结上了冰,从这边到那边,盖满了河面,模模糊糊,一动不动,仿佛死去了一般,失去了往日的清澈与灵动。
寒风中,落叶乔木伸展的树枝不停呜咽,但直指天空,顽强挺立,长青灌木的绿色枝叶不住颤动,但身形依然健硕,神色依然不改。阳光仿佛泡在了冰冷的空气中,光亮的不再晃眼和精神,疲疲的,懒懒的,没有劲头,照在人的身上,半天也没感觉到暖意。小区内家家户户的空调、地暖都开足了马力,屋外嗡嗡作响,屋内热气腾腾。桌上堆满了菜,桌边坐满了人,杯中斟满了酒,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机器的热气和人的热情融化了一切冰冷和寒意,欢乐满屋,并顺着门窗的缝隙漫溢到屋外四面八方。
恍惚间,思绪随风飘飞,不知不觉来到了侄女儿所在的社区。一个房改房老旧小区里,两位老人倒在自家的卫生间,倒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前的三天,倒在儿子要接他们一起过年的前一天,一个89,一个86。儿子来看父母开不了门,请来警察帮忙才发现,再次呼喊“爸爸、妈妈”已没了回应。本来他们应该如小区中的其他人家一样,共同在欢笑中浸泡,享受年的快乐的。因为家人拒绝尸检,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最终没能确定。其实,对于悲痛万分的家人而言,是不是已经不再重要。而对于社会来说,独居老人还有很多很多的重要等待检验。
现在看来,房子多了,其实也不好,少了很多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也给上有老、下有小的小老人们增添了更多的烦恼和负担。独居的自由,需要有人整天提心吊胆负重前行啊。看着坐在门前晒太阳的独居老人,我忽然有一丝明悟:孤独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只会在失意的时候出现,如果心态平和,志在自由,反倒能极为享受一个人独自闲居的时光。
正月十四,立春在缓缓回升气温的簇拥下,终于徐徐出场,姗姗迟来,四时轮回,又一次回到了起点。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载“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时和四季一般人是不分的,觉得都一样,只是多一个叫法罢了,但严格来说,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按照辛德勇先生的说法,四时是按节气算的,从立春始,到大寒止。而四季则是按月算的,从正月起,到腊月止,立春日并不一定是正月初一,两者起止时间并不相同,自然也就不是一回事了。既然说的是节气立春,自是用四时更准确些。不过,普通人过生活可没那么多讲究,四时也好,四季也罢,叫什么都行,反正也不影响吃饭睡觉。但是对农民来说则不同,初一是初一,立春是立春,初一是新年快乐的时刻,立春则是劳作辛苦的起程。
春、夏、秋、冬四时有四立,是用专门的节气表示开始,也有专门的节气表明到了中间时段,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但却没有明确表示四时结束的节气,这虽然不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更不会影响四时的更叠与轮回,但总归是让人们好奇和疑惑。这是否意味着:四时轮回,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没有终了。而每一时的终止、每一个轮回的结束都寓于开始之中,终始如一,忽略终、突出始,就是要强调轮回无穷无尽,生命延绵不绝,希望永恒不灭。因此每一次轮回都崭新无比,每一个开始都梦想无限。就像哲学家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不必年年岁岁花相似,而是岁岁年年都不同。过去的三年,我们并没有始终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负重向前,步步坚定,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终于迎来曙光。又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必将踏上胜利之路。
二十四节气的四时轮换有其自己的规律,我觉得,每一时都是走到极致后,便陡然转到下一时,夏秋、冬春尤为明显。夏时小暑到大暑,最热之后,立即转入秋时;冬时一样小寒到大寒,最冷之后,立即转入春时。这也正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特征,到了顶点就会向着它的反面急转直下。今年这个兔年的立春这一特点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从大年初二开始,冷空气一次又一次南下,温度最低时达到零下9度,这在我们长江下游地区还是不多见的。直到昨天还是零下1度,但是下午三点二十六分区气象台发布信息:冷空气影响结束。气温回升。今天,天气豁然开朗,阳光普照,温度更是一路上升,直达12度,真的是“暖风熏得游人醉”,让人觉得晕乎乎心醉,昏昏然欲睡。这个春立在气温对比如此强烈的交叉口,让人有一种幸福来得太快的突然,忍不住怀疑它的真实性,仿佛庄子梦蝶,使人分辨不清。三年的疫情,在春节前感染峰值出现后,肯定也会和今年的立春一样,否极泰来,迎来彻底的拐点吧。
不管怎样,大寒过了,春天来了。
作者简介:
陈富国,年龄:58,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