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口结构复杂化、利益诉求多元化、治理任务多样化的新挑战,巩义市杜甫路街道和美社区通过探索建立“微网格”治理模式,将治理单元细化到楼栋、责任落实到人头、服务精准到需求,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党建领航,构建治理“主心骨”
社区党支部创新“支部建在网格上”的组织架构,将辖区精细划分为8个网格,50个微网格,14个网格党小组,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小组长+2名党员骨干”。通过“楼院议事会”收集居民意见27条,协调解决飞线充电、停车位规划、杂物堆放等“微实事”问题。建立党员中心户制度,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纠纷调解等工作,让党旗在网格中高高飘扬。

二、队伍筑基,培育治理“生力军”
按照“1+1+N”模式配备网格力量,即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长、1名网格员和若干微网格长。创新“网格人才库”建设,将社区民警、物业管家、楼栋长等纳入网格服务体系,开展“全科社工”培养计划,通过“老带新”、“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方式,使网格员、微网格长们熟练掌握政策法规、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多项核心技能。建立“网格服务积分制”,将参与安全排查、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纳入积分管理,利用积分兑换奖品,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三、数字赋能,打造治理“智慧脑”
通过网格化智慧平台,整合人口、房屋、事件等基础数据,实现“人房关联”、“一图呈现”。同时,建立“网格微信群”服务体系,大事小情在群里一说,马上有人响应,如咨询社保认证、医保缴纳等问题,累计回应居民咨询百余次。

四、机制创新,激活治理“动力源”
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立“居民点单、网格核单、社区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处置流程。针对飞线充电整治难题,网格员吹哨后,联合消防大队行动,累计整治飞线充电30余件。建立“网格+社会组织”协同机制,引入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专业人员,开展“法律门诊”、“心灵港湾”等服务项目。实施“网格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网格员每日记录、每周梳理、每月分析,为解决楼院难点、痛点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和美社区将继续深耕网格责任田,让社区治理的针脚更密实,让居民幸福的画卷更温暖。
作者:董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