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闪闪发光,坚持才是王道
作者:张利平
1991年7月我从商洛农校毕业之后,每次从学校门口经过,如果时间允许,总要到学校到处走走;也时常邀约大刘、老周、老李几个同学去学生食堂吃饭,去曾经的教室、宿舍看看,回味农校生活。农校合并到商洛学院之后,商洛学院就成了我的母校,我及时关注了商洛学院的公众号。11月12日商洛学院公众号发布11月15日陈仓回母校作专题报告的消息,我有些小激动,心想同学们可以趁机小聚一下了。
11月14日上午,毕业留校的同班同学老李在同学群里发了一张11月15日下午商洛学院“商苑金秋学术季”活动将举办知名作家陈仓专题报告会的海报照片,群里马上热闹起来,大家纷纷回忆上学时的点点滴滴,同时为同学陈仓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感到高兴。商州的同学约定到时候一定要到现场为陈仓同学加油、鼓劲、捧场。我本来也想现场聆听他的报告,不巧的是11月15日下午2点钟单位要开一个会议。好在单位的会议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我看到同学群里大刘发的照片,报告大厅已座无虚席,我想自己赶到商洛学院听报告会时间来不及了,能不能进门都难说。我急忙联系了商洛学院一位朋友,让他给我分享了一个现场直播的微信二维码,于是怀着激动的心情,端端正正坐在电脑前,以同学和文学爱好者的身份,虔诚观看老同学报告会的视频。下午两点半,鲁迅文学奖、柳青文学奖获得者陈仓以《天才就是一直朝前走——以我的文学经历和大家交流》为主题的报告会准时开始,陈仓围绕自身成长经历和文学创作过程与现场听众进行了经验和感悟分享。
我常想,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差距咋那么大呢?我想从陈仓的报告中找到答案,我认真听讲,并用手机录了音,生怕听一遍弄不明白。谈到他如何义无反顾走上文学之路时,他说,“过完春节的正月初六,我收到了 180 块钱的稿费,我就把这笔钱当成了路费,收拾了两床被子和几本书,带着芦芙荭老师的一封推荐信,坐上了汽车,翻过了秦岭,从此拉开了我闯荡世界的序幕,直到定居在了上海……”
谈到坚持,他说,“诗,我天天在写,从来没有间断过。因为,诗,不能离开生活,反过来,生活也不能没有诗,没有诗,时光是会流逝的。一旦你把时光转化成了诗,那时光就会得到保存,就有可能达到永恒……”
他还说,“有人说我是天才,诗歌、小说和散文都能写,是一个全文体写作者。我觉得世上就没有天才一说,天才是坚持下来的。再笨的人,比如我,只要你坚持下去,就像天才一样肯定能成功。我记得,我在学校的时候,有才气的同学很多,有一位校友已经在很多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但是他们走着走着,就走上了另一条路,有的当了官,有的发了财。但是,坚持到最后只有我。所以,我不相信天才,我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你的路怎么走,走向哪里,自己并不清楚,也无法控制。你能做的就是披星戴月,一直朝前,向着亮堂的地方走,把这条路走得宽一点,走得长一点,仅此而已……”
陈仓告诉我们,为人处事最好的方式是传播善意。他一直认为,善意就像阳光一样永远是不会消失的,真正的好作品一定要传播善意。他说,“我给自己定下的为人处事法则是:剃着光头,却无戒疤,未入佛门,却一心从善,最大的生存哲学是,自己受再大委屈,也要让别人舒服。当处处传递善意的时候,你的生存环境、人际关系就会特别融洽,你就活的特别舒坦……”
陈仓还说,“文学也是一种宗教,我们都是里边的信徒。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你要沉浸其中,要有敬畏之心,要心诚。只要这样,神处处都在,神就是你自己。创作也是一样的,当你迷恋其中的时候,往往就会有神来之笔……”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小时,报告会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老同学陈仓毕路蓝缕的文学“创业史”中。他的整个报告接地气、通人性,感人心。晚上,陈仓在他下榻的酒店接待了我和几个商州同学,回忆起上农校时候的趣事,大家笑声朗朗,其乐融融。
离别时,他给我们签名赠送了新近出版的《浮生》,还与我们合影留念。
同学陈仓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世上本没有天才,天才都是坚持下来的,个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拥有现在的文学成绩,只是因为他一直坚持追求文学梦想的信念努力朝前走。他的创作内核来源于将生活中的各种苦难视为磨炼,这些经历让他更加热爱生命、热爱世界,并从中获得足够的写作敏感性,通过多种文体的表达去感受、去探寻人性的丰富,引发灵魂的共鸣。陈仓从生活和亲人中接收到的纯朴和善良,让他始终坚信与人处世最好的方式是传播善意,并将此价值观转化成笔下作品的温度和力量。他强调,写作上要获得成功必须与时代同行,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作品既要源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在保证可读性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思想深度。
记得初中时念过一篇文章《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还举了个例子,说到“蜀之鄙有二僧……”。那时自己还在笑话那个富有的僧人,结果活着、活着自己就变成了那个自己曾笑话的自己。每一次当我们感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否有没有想过,理想和现实之间其实就差“行动”这一层纸。
多做多错,正是这种观念导致成年人越来越不敢去尝试,殊不知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所有的技能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在不断的摔倒中,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在不断的牙牙学语中,我们学会了表达情感和需求;因为多呛了几口水,我们学会了游泳;因为多了几次四脚朝天,我们学会了骑自行车。如此种种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行动,没有坚持,再好的想法,再好的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始终无法变成现实。
叔本华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创造价值、拥抱情感、享受美好。如果我们连基本的错误都害怕,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要想着去追求完美,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不断的探索和追求的过程,至于结果,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时间顺流而下你无法阻挡,生活逆水行舟,即使艰难你仍需用力前行。一个行动胜过一堆想法,干就完了。去过西藏的朋友都见过,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不时地出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我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陈仓的影子……
感谢同学陈仓,是他告诉我们,“理想闪闪发光,坚持才是王道”!祝愿同学陈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朝圣者的毅力,向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迈进!
书于2024年11月21日

作者简介:张利平,男,陕西商州人,生于1971年10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闲暇喜欢阅读写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