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作业
马延明
《论语.子路》中曰:“言必信,行必果”。人要讲诚信,这是做人的根本。
2024年11月3日,应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张期鹏先生之约到滨州国际教育联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去参观学习,一同前往的有国家一级作家、垂杨书画院院长自牧先生,还有著名作家曹明绪先生。
曹明绪先生1948年11月出生于山东曹县,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多年来他通过笔触深入生活创作了多部作品,包括《村风》 《窦张氏》 《微山湖山》 《雁过留声》等。他的作品集涵盖了《女人的路呵,九十九道弯》 《薄酒人生》 《有情人》等。累计发表了超过300万字的作品。曾任《祝你幸福》杂志社的副编审和编辑室主任。
我们早上7点40分出发,由张期鹏先生驾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到达滨州国际教育联盟综合实践基地,我们受到了滨州国际教育联盟综合实践基地负责人谷科华先生一行人的热情接待,其中有自牧先生的老同学著名书法家赵雪松先生和著名诗人王长征先生等。我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后,应谷科华先生之请,我和自牧院长挥毫泼墨,快要结束的时候,张期鹏先生对我说:“老兄,麻烦您一件事情,山东写作学会的韩品玉会长为这个培训基地撰写了一副对联,麻烦您给写一下!”张期鹏先生把韩品玉会长拟的对联通过微信发给了我,对联是“入学如乳燕归巢,出校似雄鹰凌谷”。我于是用四尺宣纸对开,写了出来,由于时间紧,来不及过多的考虑,写的不甚满意。然而在一旁看我写字的曹明绪先生说:“写得好!回去以后麻烦您把这幅对联再给我写一幅!”我说:“好的,一定完成曹老布置的作业!”
事隔半年了,一直没有动笔完成曹老的作业,不是忘了,而是迟迟不敢动笔,害怕写出的作品,达不到曹老的满意!(因为曹老是一位深谙书画之道的大家)
我的恩师王仲武先生曾给我说:“给别人写作品,千万别应付,应付别人就是应付自己!一定要写的首先让自己满意!”所以,我经常的对韩品玉会长的这副对联进行构思、谋划、布局。
上周六,由于天气预报说有大风,故没有出门,午饭后睡了一觉,起床后神清气爽,便又找出韩品玉先生的这副对联,先是打了个草稿,然后,我用四尺宣纸对开,用红星墨液一气书写完成。
郑板桥在《题画(胸中之竹)》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在创作这副对联前,我对每一个字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每一个字的写法进行了多次的设计。开篇的第一个字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副对联的第一个字“入”只有两笔,为了夺人眼球,我一是把它写的厚重,二是把它形象化,写的像一只探出头正在爬动的“乌龟”。上联中的“学”字,我把上面写的细一些与第一个字“入”有轻重的对比;再比如“燕”字,我用了草书的写法,笔画少了适当加重和下联的“鹰”字产生了轻重大小的对比;再如:下联的“鹰”字笔画较多,我便把笔画写细,下面的“凌”字写小、写重(目的是和“鹰”字形成节奏的变化和为落款留空白);另外,书法作品要讲究“字眼”,上联我把“乳”字笔画写细,把下联的“鹰”字写细,这两个字便成了上下联中的“字眼”。
我对落款也进行了认真的设计,上款从“入”和“学”的右边中间位置开始写,一直写到“乳”和“燕”字右边的中间位置。“编篮子编篓,贵在收口”,下联中由于“校”和“似”写的略轻了一些,故从“校”字的左下角开始落款,一直写道“凌”(因为“凌”写的小)字左边的中间位置,然后盖印,这样就弥补了一些正文中的不足,达到了密不透风的效果,并做到了较好的收尾。
晚间,我把写好的对联用手机拍了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了曹明绪先生,周日早晨收到了曹明绪先生的回信:“很棒!我什么时候去拿?”看到回信,一块石头落了地,心想,终于把曹老布置的作业完成了!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