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乙巳暮春感怀拾韵偶得》十二首
文/辉叔(广东_许日辉)
(一)
荏苒闲身度岁华
伤春睹物寄天涯。
落红如血方肠断。
数载魂销杏李斜
(二)
一夜惊雷已暮春,
几回惊醒梦中人。
海棠花落红如泪,
最怕伤怀累坏身。
(三)
雨织春深系落英,
感怀花溅看清明。
韶华恰似东流水,
岁月沧桑问运程。
(四)
桑影横斜细雨纷,
落红飞絮泛流云。
杜鹃啼罢莺声短,
几度伤春燕语殷。
(五)
落花无奈叹红尘,
满眼凋残感慨人。
未老诗心应向上,
为谁何事又伤春?
(六)
流年叠满旧诗章,
目物春残寸断肠。
久旅征途风雨载,
深知世事几沧桑。
(七)
雨细烟斜陌草新,
桃凋李谢又伤春。
青山丽水今犹在,
不见当年折柳人。
(八)
镜里苍颜野落英,
子规啼泪几伤情。
不知谁把春心种?
半亩诗田度半生。
(九)
不问沧桑叹落红,
邀杯对月诉初衷。
海棠多少芳心苦,
何事伤春泪几重?
(十)
羁旅容颜已老时,
暮春无奈惜花枝。
欲知青岁随流水,
且写沧桑十二诗。
(十一)
雨涕飞花乱入眸,
伤春别绪锁心头。
东风瘦尽千重泪,
絮落残红付浊流。
(十二)
逆旅浮生类转蓬,
几经人世四时风。
梨花泪落伤春事,
欲弄清江作钓翁。
作于2025.04.15.乙巳年三月十八日晚春
辉叔这组《乙巳暮春感怀拾韵偶得》十二首七绝,以“伤春”为轴,串联起时光流逝之叹、人生羁旅之思与沧桑心境之悟,篇篇皆含情,首首各有境,尽显传统绝句的精微与深致。
一、意象绵密,构筑伤春之境
诗中意象多取暮春典型物象:“落红如血”“海棠花落”“杜鹃啼罢”“絮落残红”等,以“红”“泪”“啼”“断”等字眼强化视觉与听觉的悲感。如其一“落红如血方肠断”,以血色落红喻断肠之痛,触目惊心;其七“不见当年折柳人”,借“折柳”典故暗寓故人难觅的怅惘,景语皆情语。自然物象与心灵悸动深度契合,形成“物哀”美学的统一基调。
二、时空交织,铺展人生感慨
组诗在“暮春”的时间坐标系中,融入个体生命的“流年”维度。“荏苒闲身度岁华”(其一)、“镜里苍颜野落英”(其八)写岁月催老的直观感受;“久旅征途风雨载”(其六)、“逆旅浮生类转蓬”(十二)则将个人遭际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以“逆旅”“转蓬”喻人生漂泊,使伤春之情超越单纯的季节感怀,升华为对生命历程的深沉思索。末句“欲弄清江作钓翁”(十二),在沧桑之后暗含归隐之念,于哀婉中见旷达。
三、情致婉转,尽显七绝风神
十二首诗各有章法:或借景起兴(如其二“一夜惊雷已暮春”),或直抒胸臆(如其五“未老诗心应向上”),或设问寄慨(如其九“何事伤春泪几重”)。语言凝练而富张力,如“雨织春深系落英”(其三)以“织”字状雨丝细密,暗合“系”住残花的痴想;“东风瘦尽千重泪”(十一)用“瘦尽”写风力之衰、泪痕之多,炼字精准而情感绵长。组诗虽多写“伤春”,却无堆砌之病,每首都以独特视角切入,避免重复。
四、组诗结构,见匠心之统摄
十二首围绕“感怀”层层递进:从触景伤怀(一至四)到直面沧桑(五至八),再到寄寓心迹(九至十二),形成“哀婉—沉郁—释然”的情感脉络。末篇“欲弄清江作钓翁”收束全篇,既呼应首章“寄天涯”的漂泊,又以“钓翁”意象暗示超脱,使组诗在情感密度中保持了节奏的张弛。
微瑕之处
部分诗句稍显直白,如“且写沧桑十二诗”(十)点题过实,略少余韵;“伤春”一词重复出现(共六处),虽强化主题,却可在变体中更见巧思。然整体而言,组诗以真挚情感统摄意象,以传统格律承载现代感怀,于暮春时节织就一曲生命的叹歌,不失为一组兼具古典韵味与个人风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