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森作品选(12)
《上品风》第277期
品家风之韵,赏年味儿之美——读扶风周原视窗“搞好家风建设,使年味儿更有魅力”的感悟
文/杨树森
这篇文章从一个独特且富有深度的视角,将年味儿与家风建设紧密相连,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文章开篇以一段极具画面感和生活气息的描述,将读者带入熟悉的年味场景中。从腊八粥到放烟花爆竹,这些传统年俗的罗列,瞬间勾起人们对过年的美好回忆 ,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年味的丰富多彩,也为后文论述家风与年味的关系做了很好的铺垫。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即便年味如此丰富,但如果家风不正、家庭不和谐,这些美妙的年味也难以真正体会。通过列举岐山县退休教师杨宗周先生和原宝鸡市商务局局长刘一良家族重视家风建设的实例,以及作者自家的家庭活动,生动具体地展现了良好家风对家庭幸福和成员成长的积极影响,有力地论证了家风纯正、家教良好的家庭,年味儿才更醇厚、甜蜜和祥瑞这一观点。这种从生活中取材,以真实事例说话的方式,让文章极具说服力。
从哲学层面深入剖析年味与家风、家庭幸福、个人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文章的论述更具深度和逻辑性。将家庭视为社会的重要基点,强调家风对社会风气的支撑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家风建设宏观意义的深刻理解,也呼应了高层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提升了文章的思想高度。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生活实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深刻阐述了家风建设对年味儿的重要影响,呼吁大家重视家风家教,构建和谐幸福家庭,让年味儿更迷人。它不仅是一篇关于过年的文章,更是一次对家庭价值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让我们在感受年味的同时,更加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与弘扬,明白只有家庭和睦,家风优良,才能真正品味到年的美好与幸福。
读罢此文,内心满是触动与感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碌于生活的琐碎,忽略了年味儿背后那份深沉的家风传承。这篇文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以及对美好家风的向往。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风永远是我们前行的指引。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将家风建设融入日常生活,从点滴做起,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让家的温暖代代延续,让年味儿更加醇厚悠长,让我们的生活因良好家风而充满幸福与希望 。
2025.02.22于北京
二月二赋
文/杨树森
题记:在科技飞速迭代、生活节奏快如急鼓的当下,我们穿梭于高楼大厦间,被信息洪流裹挟着前行。今日二月二,龙抬头,这古老的节气如同一束穿透时代迷雾的光,从历史深处射来。它见证过先民们在土地上的辛勤耕耘,承载着无数对丰收与美好的祈愿。如今,虽时代早已改天换地,但龙抬头所蕴含的觉醒与新生的力量,依旧振聋发聩。它叩问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忙碌中短暂抽离,去重拾那份被遗忘的初心,找寻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于乙巳年二月初二,记之。
岁次乙巳,序属仲春,时维二月初二,正值龙抬头之辰。此节也,源起邃古,流于千代,乃吾华族之胜景,载民族之愿,传文化之魂,于历史长河,熠熠而存。
遥溯上古,农耕为基,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每至龙抬头日,帝王亲耕籍田,具衣冠,秉耒耜,率群臣,祭天地,以示重农之意,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亦焚香叩拜,求龙神庇佑,甘霖普降。炒豆爆响,金豆开花之象现;剃发迎新,鸿运当头之愿生。诸般习俗,皆为百姓对美好生活之向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妙音。
今之世,科技腾飞,万象更新。城市高楼拔地,霓虹璀璨;信息瞬息万里,交通畅达四方。农耕之景,渐隐于岁月;传统之俗,似在现代浪潮中徘徊。吾辈享科技之便,于便捷生活中奔逐,然心灵却常感迷茫,于喧嚣繁华间失却方向。
然龙抬头之精神,恒古不灭。其为觉醒之号,突破之旌,新生之望。于当今快节奏之社会,吾辈逐梦途中,日夜兼程,身心俱疲。值此龙抬头之际,恰似黄钟大吕,警吾等停匆匆步履,审视自身,洞察生活。
虽远离垄亩耕耘,然对生活之热爱,对未来之憧憬,古今如一。是日也,宜重拾旧俗,亲炒豆,嗅烟火,感岁月之温;或入理发店,理新容,展蓬勃之貌,以无畏之态,迎生活之挑战。
龙抬头者,传承不绝,新生不息。愿吾辈于传统中汲力,于现代中守心,以昂扬之姿,赴人生之征途,书时代之华章,让此节精神,千秋永传,万载流芳。
2025.03.01于北京
现代诗 未闻春雷,惊蛰已至
文/杨树森
题记:今日惊蛰,惯常的惊雷失了约,可春的脚步并未停歇。生命的萌动从来不只依赖外界的声响,即便无声,希望也在暗处扎根。或许人生之路,也常遇这样的“无声惊蛰”,但只要心中信念不倒,便能于平凡日常中,开启一场属于自己的蓬勃新生。记之。
在二月末梢的缄默里
日子还带着冬的冷峭余韵
天气预报上,惊蛰二字
撞进眼眸,撞出一怀期待
窗台的多肉,还在旧梦里酣眠
叶片蜷缩,抱紧仅存的暖
街巷的风,依旧硬邦邦
敲打着紧闭的门窗,像催促的鼓点
惊蛰了,可春雷未响
那本该震破死寂的轰鸣,缺席了
檐下的燕巢,空落着
去年的呢喃,被锁进时光深处
但我知道,惊雷藏在云的褶皱里
藏在大地滚烫的心跳中
虫蚁在黑暗巢穴,微微颤动触须
根须在冻土之下,悄然积攒力量
没有惊雷的惊蛰,也是春的序章
就像人生,未必都有激昂开场
即便在无声处,梦想也会拔节生长
希望会在平凡日子里,暗自滋长
待春雷滚滚而来时
我们早已收拾行囊,奔赴远方
在春光遍野的征途上
绽放属于自己的万丈光芒
2025.03.05于北京
现代诗: 致,每一个她
文/杨树森
题记:在时光的无垠画布上,“她”是灵动笔触,绘就生活的斑斓万象。她的温柔如春风轻拂,善意若繁花盛放,坚韧似傲雪寒梅,付出同繁星闪耀。在家庭与社会的舞台间辗转,在传统与新潮的浪潮里前行,她以独特的力量,重塑时代的模样。值此三八妇女节,让我们翻开她的故事篇章,将敬意与热爱融入字里行间,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她。记之。
三八节的风,轻叩岁月的门扉
恰似她的温柔,悄悄潜入心扉
她似春风,悠悠地轻抚岁月长河
指尖滑过,留下粼粼的暖波
于平凡日常,种下善意的花朵
用细腻的爱,编织生活的脉络
她是爱与美的使者,温婉善良
举手投足,晕开暖煦的柔光
以微笑为笔,在世间勾勒希望
每一次帮扶,都驱散他人的迷茫
时代的浪潮翻涌,浪尖上她奋勇前行
无畏的身影,冲破旧观念的囚笼
在职场拼搏,汗水浇灌着憧憬
用智慧与果敢,书写属于自己的光荣
她的坚韧,是傲雪绽放的梅蕊
面对困境,从未有过一丝后退
在生活的疾风骤雨中昂然站立
把柔弱化为钢铁,撑起一片天地
她的付出,如繁星照亮漫漫长夜
每一滴心血,都不该被岁月湮灭
是疲惫时的热茶,是迷茫中的指引
这份恩情,我们没齿难忘,铭记一生
此刻,让我们为她欢呼,为她歌唱
歌声穿越山川湖海,飘向每一个地方
愿她光芒永驻,照耀四方
未来的日子,满是明媚与欢畅
岁岁年年,都在爱里自由生长
2025.03.07晚于北京
植木记
文/杨树森
题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植绿护绿,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今日植树节,公司组织众人前往森林公园植树。挖坑、提水、种苗,分工协作,共赴一场绿意之约。虽忙碌于一时,却为大地添一抹长久的希望。记之,以念众人齐心植绿的热忱,亦盼满目葱茏的来日。
岁在乙巳,序属季春,时维植树节。吾等同仁,应司之召,赴森林公园,践植木之约。风拂翠枝,日暖新土,嘉景满目,欣然之意盈怀。
分组既就,或三四为伍,或五人成列。执锹者,力破土垅,深掘厚壤,坑穴初成,待纳新苗;持苗者,心含珍视,轻置幼株,扶正培土,期其蔚然;提桶者,步履轻快,汲水往返,清波润泽,助木荣滋。众人齐心,各施其力,无有懈怠,皆怀爱木护绿之情。
且夫春日融融,笑谈声声。汗洒芳郊,未觉疲惫;志在山林,唯愿荫浓。所植者,非独树苗,乃自然之希冀;所护者,岂止新绿,实生态之安宁。
今诸苗初立,待沐风雨而长,假以时日,定成森木。此次之行,既彰同仁之团结,亦显司之担当。植此青绿,共期山河之锦绣,同护天地之清宁。
2025.03.12晚于北京
现代诗 种下春天,种下未来
文/杨树森
题记:在城市的缝隙里,我们聆听自然的召唤;于繁忙的日常中,我们奔赴春天的约定。今日植树节,公司组织我们走进森林公园,扛起铁锹、拎起水桶,让手中的绿意,扎根于大地的怀抱。挖坑时扬起的尘土,是往昔荒芜的告别;浇灌下的每一滴水,是对新生的热切期盼。每一株树苗都是一个绿色的梦,每一次弯腰都是对大地的深情。我们以汗水为墨,以行动作笔,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篇章。记之,为这场春日植绿留下珍贵注脚,也为未来的葱茏埋下希望伏笔。
在植树节这特殊的日子,
公司的队伍,迈向森林公园的苍翠。
这不是简单的种树,
是在播撒绿色的诗,种下希望的籽。
持锹的手,刨开岁月的土,
每一铲,都铲去荒芜与麻木,
让大地的脉络,袒露在日光下,
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入驻。
捧苗的人,眼神温柔专注,
那棵幼苗,是未来的梁柱,
承载着清风,寄托着雨露,
要撑起一片纯净的天幕。
提桶的脚步,匆忙又急促,
水珠溅落,奏响生命的音符,
每一滴,都是对绿色的守护,
润泽着梦想,让生机复苏。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真理,在大地镌刻,在心中沉淀。
我们种下的棵棵树苗,
是明天的财富,是永恒的浪漫。
今日的汗水,是滋养希望的泉,
今日的劳作,是开启美好的键。
当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那是自然的馈赠,是我们的勋章。
让我们把绿色的故事书写,
让山川永翠,让美好绵延 。
2025.03.12晚于北京
现代诗 春的变奏
文/杨树森
题记:春,本应是暖阳与繁花的约定,却意外交织着雪的冷冽。这场春与雪的相逢,宛如命运的一次即兴创作,打破常规,却又暗藏深意。它让我们在寒意中凝视生命的倔强,于冷暖更迭间领悟希望的真谛。置身其中,心有所感,遂记之。
三月,风携着秘密
在天地间游走
春,已抵达站台
却带着冬的余温徘徊
天空是一块褪色的幕布
阴云厚重,压着沉闷的期待
细雨率先登场
奏响一串湿漉漉的音符
雪花,像是迷路的精灵
错闯进这场春雨的舞会
它们相拥、共舞
冷意,在空气中弥漫、交织
柳丝在寒意中轻颤
嫩绿的芽尖,是它勇敢的试探
野花从泥土里探出脑袋
柔弱的花瓣,藏着对温暖的执念
我站在这春寒里思索
冬与春的交接,如此波折
恰似人生的旅程
有黑暗的低谷,也有光明的闪烁
每一次困境,都是生命的磨砺
如同这春寒,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在风雨中坚守,在冷雪中伫立
希望的种子,终会在暖阳下苏醒
当雨歇雪停,阳光穿透云层
洒下的不只是温暖
更是对坚韧的礼赞
对生活,永不言弃的信念
2025.03.15于北京
作者简介
杨树森,笔名杨树森林,水墨雪漫,之寒。陕西扶风人,现居北京,供职央企总部。热爱文学、书法,曾在《乡土关中情》《都市头条》《经渭文苑》《今日头条》《稻田文学》等报刋杂志期刋发表千余篇作品。其散文、随笔、诗词等充满韵味,以文字展现生活感悟与艺术追求,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为读者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