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之行
作者:王慧仙
人生如同秋天的云彩,变幻莫测,随着强风的推动;转瞬间,可能乌云密布,阴沉而压抑,令人感到窒息。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乌云逐渐散去,阳光再次洒满大地,天气变得晴朗宜人,万物复苏,充满活力。人们为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努力按照自己的目标寻找前进的道路。
三十七年前,我为了寻找工作,向远在新疆的姨父和姨妈寻求帮助。在启程之前,我悄悄地拿走了姐姐一个月五十四元的工资作为旅费,独自一人踏上了旅程。一路上,我目睹了大漠的荒凉景象,而我的心境比那片荒漠还要凄凉。最难以忘怀的是当我抵达新疆吐鲁番车站,走下火车的那一刻。由于没有前往南疆的汽车,我在吐鲁番车站等待了整整七天七夜。我担心身上的钱用尽无法回家,因此不敢随意用餐,饥饿时只能啃食母亲亲手制作的干馍馍,口渴时则喝些自来水。
三十七年后,我前往上海探望儿子和儿媳。得益于高科技的便捷,儿子早在十天前就在网上预订了软卧火车票,并在电话中反复提醒我“不要带钱……”,尽管如此,临行前,我的丈夫还是准备了三千元现金和旅途中的必需品。在北京转车时,女儿来接我,又送我离开,为我准备了大量食品,从大包到小包,应有尽有。大约晚上七点,女儿送我上了火车,帮我找到铺位,安放好行李后,她带着笑容挥手告别。我内心感慨:这软卧车厢多么宁静、安全、干净啊!正当我沉浸在这份赞叹中时,火车缓缓启动。回过神来,我看到女儿和她的同事在站台上向我挥手告别,我的眼中充满了幸福的泪水,渐渐地,女儿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
我躺在卧铺上,沉思着,回忆着……可能是太舒适了,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大约八点多,乘务员推着装满食物的车,边走边叫卖:“买食品……请用晚餐。”我什么也不需要买,从女儿准备的食品中挑选了一袋我平时最爱吃的花生豆和韩国风味的汤面,边吃边回忆起三十七年前的“新疆之旅”,那时的我无所畏惧,啃着干馍馍,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四处碰壁。九点多,乘务员提醒旅客休息,熄灭了灯光,拉上了门帘,我安心地入睡,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挤在硬座上或站在过道里,带着几十元钱,还担心被小偷偷走,整夜提心吊胆,不敢合眼。急切地想见到儿子和儿媳的激动心情让我五点就起床洗漱。

透过窗外朦胧的晨光,我看到了酷似画家笔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般的风景画,一幅幅被火车甩在身后。看着,想着,不知不觉中,火车驶入了我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国际大都市上海。高楼大厦林立,东方明珠塔映入眼帘,多么雄伟啊!这时,我有些恍惚,仿佛看到孩子们在站台上迎接我。当火车真的驶入站台时,却发现儿子气喘吁吁地赶来接我,他还以为我又会责怪他,一边帮我提行李,一边解释迟到的原因。我哪里还有脾气可发,与当年的“新疆之旅”相比,现在的幸福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
当我回到家中,儿媳妇和儿子的同事们纷纷招呼我坐下,递上水杯,我感到困惑,为何有这么多人。原来,他们刚开始工作,住在一起,是合租的室友。不久,做饭阿姨将饭菜端上桌,大家围坐一起,边吃边聊,不知不觉间,时间已到了晚上9点。随后,大家各自洗漱,休息去了。

第二天清晨,我看到儿媳妇早早起床,匆忙洗漱完毕,边吃早餐边赶着去上班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酸楚,眼眶湿润,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我目送她,直到她的身影在上班的人群中消失。接着,儿子和他的两位同事也急匆匆地去上班,他们三人手忙脚乱,你找眼镜,他找鞋子,饭盒抱在怀中,依次出发。我跑到窗户前,看着儿子半抬着胳膊,快步消失在通往工作地点的小道上。我再次感到鼻子发酸,泪水盈眶,低头自问:孩子们上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何我会如此激动?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孩子们是在逆境中奋斗还是在顺境中生活,父母总是无私地付出“爱心”,关心着他们的一切。这种情感,怎能不让人冲动呢?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