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太阳情结
我的家位于吕庄川道里的一个普通村庄,村里的耕地除川道有少量水地外,其余皆是旱地,且大部分位于离家三、四里路的南塬上的魏长城附近。要到地里耕作,需爬一面一、二里长且比较陡的南坡,说是南坡,准确地说应该是南偏东(坡大致面西)走向,每到后半天,太阳偏西,整个南坡就完全暴露于太阳照射下。一年四季,祖辈们不知要爬多少次南坡。农忙时期,一天爬坡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特别是到了热天,早上爬南坡,太阳晒不到,还可以将就;下午上南坡,二、三点,太阳正毒,气温最高,就熬煎了,上南坡要面对毒辣太阳的炙烤,因为整坡没有阴凉处,需一鼓作气爬到坡顶,到坡顶时,已经汗流浃背、精疲力尽、嗓子冒烟,于是,在生产队的饲养室歇歇脚、喝点窖水,然后才开始劳动。周围村的人都了解我村人的苦愁,以致于南塬上的女子都不愿嫁到我村来。
作为庄稼汉,长年在土地耕作,风吹日晒,特别是热天,头顶烈日,繁重、紧张的劳动,他们黝黑、粗糙的皮肤无不印证了太阳对他们“关爱有加",这本身就相当辛苦了,再加上额外承受爬南坡之苦,这种费时、费力的生产条件就成了苦上加苦了。徒手上塬干活就如此艰苦,听我父亲说,生产队时期,他们上南塬一度稍带用花袱子背粪,这种负重爬坡的艰辛程度令我们这些人无法想象。
小时候,除过上学,经常跟随父母下地劳动,深知父母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的苦衷,加之上南塬领教过爬南坡时火红太阳炙烤的历害,一度对爬南坡和干农活望而生畏,心想,要是干活没有太阳晒多好啊!于是从小在心里产生了十分害怕和讨厌太阳的阴影。
长大以后,我参加了工作,上了30多年班,现退休在家,突然又热爱太阳了,除过炎热的夏季,在其他有太阳的日子里,无论如何也要抽出时间到外面走一走,晒晒太阳,感觉错过了就是暴殄天物。
最近,天气睛好,阳光明媚,气温适宜,公园里的许多花开了,早上吃完早点,九点多,坚持到公园溜达溜达,一边欣赏着花的美景,一边听着公园西北角萨克斯爱好者演奏的草原歌曲《蒙古人》、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溜达几圈,不时还碰见熟人,顺便聊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12点吃午饭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回家,感觉特别充实,十分惬意,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太阳对我们的恩赐,我现在越来越离不开太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