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杨雨生老师格律诗词集《佛岭神韵》而作
作者:杨金高
题记:毓秀清新佛岭雄,迷人景色韵无穷。悬崖翠竹飞云隐,深谷喷泉薄雾封。古塔风铃摇百世,寺楼钟鼓响千峰。花馨鸟韵沁人醉,谁洒丹青绘彩虹。谁洒丹青绘彩虹?杨雨生就是漫洒丹青为佛岭绘彩虹的众多作者中较为突出的一员。
一个人,一座山。
人恋山,山爱人。
人与山开心谈恋爱,谈得轰轰烈烈,谈得惊天动地,谈得如胶似漆,谈得推心置腹,谈得温柔缠绵,谈得回肠荡气,谈得春暖花开,谈得清风微笑,谈出了品牌,谈出了境界,谈圆了中国梦、东乡梦、幸福梦……
山之尊名:佛岭;
人之大名:杨雨生。
佛岭存在了千百万年,是天造地设,是上苍对东乡百姓的安抚和眷恋。
杨雨生是原东乡县红亮垦殖场退休干部,是“半路出家”的东乡著名诗人,是东乡屈指可数的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虽说年逾古稀,但他宝刀未老,童心依旧,激情常在。
在佛岭面前,杨老很小也很大;
在杨老面前,佛岭很古老也很年青。因之好像如来佛祖,恰似观音菩萨,又同窈窕淑女,风情万种,回眸一笑百媚生。难怪,杨老被美丽多情的年青佛岭给迷住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场人与山轰轰烈烈的恋爱已经谈了12年,似乎还在继续,真真切切谈出了春华秋实。
翻开杨雨生老师整理创作的《佛岭神韵》,阵阵清风、丝丝禅意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杨雨生的爱人徐菊梅女士说:“我家老杨呀,当真被佛岭迷住了。天天和佛岭谈恋爱,有空就往佛岭跑,望着佛岭眉笑眼开。”
的确,杨老跑佛岭绝对与众不同。他随身带着纸和笔,灵感一来,当即记下,然后,带回家细细推敲,琢磨成诗。收录在本书中的609首格律诗词(其中七律259首、五律55首、七绝48首、五绝 6首、词241首),是杨雨生老师用心用血用才情,用恒心毅力写给佛岭的情书。这情书没有花里胡哨,没有故弄玄虚,带着泥土芳香,带着赤子深情,带着满满的真爱!
在我的感觉中,东乡诗人写佛岭写得最多的非杨雨生老师莫属。把佛岭当题材写下609首诗词,这在东乡文坛可谓“前无古人”。也难怪,佛岭景观中的西隐寺和吉和塔是近10多年来的人造。在此之前佛岭并不很出名。
今后是否会再出奇才,超越杨老写佛岭?难说。用新闻眼衡量,人无我有,珍稀为贵。杨老的《佛岭神韵》,其价值就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多。
当然,写佛岭、写西隐寺、写吉和塔的当代东乡诗人确有不少。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熊墨驺、叶金书、俞正、陈捷、陈文、张黄生、杨雨松、徐明、王小林、王明占、李维茂、梁连柏、董丽等人。笔者也曾数次写过佛岭。遵原东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原东乡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文先生指示,本人主笔的《西隐寺重修略记》已经镌刻在佛岭西隐寺文化墙上。通常,我们诗作者写佛岭,顶多也就写过3至5首或者 10多首。而杨雨生老师写佛岭却是写了一首又一首,写了100 首还写200首,结果写到了609首,何啻是百写不厌啊?如果不是拥有刻骨铭心的真爱、浸透灵魂的挚爱,绝对不可能写到609首!
我认为,这种“咬定佛岭不放松”的顽强韧劲,极其稀有难得,委实令人赞叹。犹如罗丹所言: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杨老的创作实践启示我们:只要真动感情,真心热爱,精神向上,涵养慧心,修炼慧眼,平凡的山水、熟悉的地方同样有美丽的风景,同样可以写出令人喜欢的作品。
杨雨生老师己经出版了8本《雨生诗钞》,第9本即将付梓。这本书应该是他从事格律诗词创作的第10本专著。虽然这些作品曾经分别镶嵌在以往9本著作里,但这次空前结集,给我的感觉竟然是震撼!
这些年,杨老每出一本书,都亲自签名送给我,请我“雅正并惠存”。这让我很是“受宠若惊”。我结识杨老是在2013年春天,神交杨老则在2012年之前。在东乡区老同志大学诗词班熊墨驺老师编辑的《东乡诗词通讯》上,几乎每期都能看到杨雨生老师的作品。我发现他的格律诗词作品质朴自然,优美流畅,工整严谨,平仄合格,挺有韵味,数量非常多,质量也不低。后来,我遵命担任原东乡县、今东乡区文联《金峰月》杂志责任编辑。杨老积极给《金峰月》杂志投来诗作。每投一次稿件,他都会打一次电话给我,虚心征求我对他作品的意见。而且每次打电话或见面时,都客客气气地称我为“杨老师”。其实,我哪里有资格当他的老师?他才是我真正的老师哦!他为人为文,重情守义,谦虚豁达,厚道诚信,创作勤奋,令我感动。
去年,我在重新阅读《雨生诗钞》8卷本过程中,无意发现:杨雨生老师有关佛岭题材的诗词少说也有300 篇以上。为此,我琢磨着提醒杨老师把有关佛岭的诗词集结,专门出一本书。
2017年12月3日,我在散步去佛岭途中偶遇杨老师。我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他。杨老一听,认为很有道理,当即欣然同意了!事过23天,即:2017年12月26日,杨老果然把有关佛岭的诗词搜集整理成功,竟然有609首!杨老办事的确用心,做事雷厉风行,速战速决,毫不拖沓。面对这位年愈古稀老人加班加点整理出来的书稿,我的心中油然而生敬意。杨老交给我一沓书稿,叮嘱我帮助为这本书取名和撰写序言。
说真话,为人著作取名、写序,于我来说,委实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客观来讲,本人德薄才低,孤陋寡闻,在众人心目中顶多是“御用文人” “穷酸秀才”,只会“八股调”的“文字匠”。本想推托,让杨老另请专家、行家帮助取名、写序言。但我又想:丑媳妇也要见公婆,不能太辜负杨老的一片盛情厚意。
佛岭神奇,韵味浓厚,我就为此取名《佛岭神韵》。这本书缘起,最早是我萌生想法。我在东乡区政协、东乡区作协会议上,在各种不同场合,多次力荐杨老师有关佛岭的诗作。我觉得,只要佛岭存在,杨老师的《佛岭神韵》就一定会有希望大放光彩!退一万步说,沧海桑田,千百万年之后,如果佛岭不存在了,《佛岭神韵》依然会带给有缘人美的感受,佛的信息。更何况,自己对佛学、佛教、佛菩萨素来兴趣浓厚,也曾写下数百首与佛教有关的《悟道随口诗》,总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对大家说点什么。又难得,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小杨帮老杨,自然理应当。记得两年前,我与东乡作协党支部书记姜新星、《临川晚报》特约记者何江华合写过4000多字有关杨雨生老师的人物通讯《以诗代药抗顽疾》,此文发表在《临川晚报》,图文并茂,整整一个专版,并且被该报评为当年当月内部好稿评比一等奖。
不得不说,时也。运也。命也。
我由衷敬仰的原东乡县委书记张山东先生也对佛岭情有独钟。先生曾为佛岭国际公园门楼撰联(联曰:山号莲花,寺称西隐,塔名吉和,万象禅机藏佛岭;仕登鼎甲,文列才邦,书创新体,九州盛誉出东乡),此联在众多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做为主联已经被镌刻在佛岭国际公园入口处的门楼上,成为文化的象征、思想的盛宴、父老乡亲的喜欢。佛岭,确确实实是东乡区城市居民和区内外游客文化休闲的美丽后花园,是众多善男信女安放坚贞信仰的风水宝地,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精神家园。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长老(2017年12月已圆寂)生前曾亲临佛岭为西隐寺选址,并亲笔题词:西隐寺。张山东先生赠言:“万象禅机藏佛岭”,我完全赞同。与杨雨生老师进行心灵交流,他也完全赞同张山东先生赠言。我想:正是因为“万象禅机藏佛岭”,所以,杨雨生老师有关佛岭的诗作才会常写常新,源源不断……
与佛岭谈恋爱,杨雨生老师越谈越开心。如其诗作《佛岭游记》所云:“漫游胜地笑声柔,赏景寻诗弄笔头。深谷清泉鱼跳跃,悬崖古木鸟啁啾。吉和塔影佛光照,西隐禅房钟鼓悠。真羡文人留宝墨,风骚喜领各千秋。”
与佛岭谈恋爱,杨雨生老师越谈越智慧。有诗为证:“佛岭巅峰万首诗,彩毫翰墨展雄姿。禅楼暮鼓唱清调,宝殿晨钟寄远思。雾绕悬崖松鹤舞,泉喷峭壁浪花驰。世人祈望苍天佑,善举多为心念慈。”
与佛岭谈恋爱,杨雨生老师越谈越健康。在杨老眼中,“佛岭秋来色彩新,风光秀丽醉游人。漫山枫叶漫山火,遍地黄花遍地金。稻浪千层生气旺,草莓万亩景观醇。天高云淡熙阳灿,丰果满园福寿春。”他爽朗宣告:“佛岭四时春,山高草木深。吉和迎日丽,西隐揽风馨。彩笔描仙境,银锄挖茯苓。白云陪我老,不负鹤松心。”
历史终将记得:杨雨生老师的609篇有关佛岭的诗词灵动了佛岭,美丽了佛岭,丰富了佛岭,庄严了西隐寺,扮靓了吉和塔,为佛岭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资源,对区内外有缘人了解佛岭,认知佛岭,学习佛岭,问道佛岭提供了较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佛岭真有佛,佛岭真有情,佛岭必定会用无言无形的真爱与大爱感恩和庇佑她千载难逢的“如意好郎君”--杨雨生!
杨金高系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抚州市东乡区作家协会顾问、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1965年9月出生。曾任北京《报告文学》杂志特聘作家、《江西日报》特约通讯员,《抚州日报》首批特约记者。自1983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有700多篇(首)约8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作家》《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人才报》等近百家报刊,并入选20余种选本。著有《龙山行吟》《东乡之光》《赤子心歌》《金高读书》《杨金高散文随笔选》。有作品在全国征文赛中获奖,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个人作品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