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踏春
文/秋谷
在这森林茂密的山城
春来的小雪花
铺盖在萌芽的枝头
也许让它们气喘吁吁
又寒流
我踏着这一层小雪花
洁白碧透———
似乎让我踏在雪花的棉被上
是温暖还是寒流
在这阳春信至
请相信我吧
太阳与蕙暖的风
绝不会低下它们高贵的头
终止人们踏春的脚步
而让我深一步浅一步
宽心———
岁月悠悠
20250414
《雪中踏春》诗评:在寒暖交织处叩问时光的韧性
秋谷的《雪中踏春》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季节错位中的生命哲思,在“雪”与“春”的碰撞中,勾勒出一幅充满张力的精神图景。诗的开篇便埋下矛盾的伏笔——“森林茂密的山城”里,“春来的小雪花”覆盖着“萌芽的枝头”,寒流与新生的博弈跃然纸上。雪花本应是冬的信使,却在春日里成为“棉被”,既“让它们气喘吁吁”,又暗含守护的温柔,这种双重性恰似生活中困境与希望的共生。
诗人的“踏雪”动作成为情感的纽带:“洁白碧透”的雪花既是现实的脚感,更是心灵的镜像。“踏在雪花的棉被上”的触感模糊了温度的边界,“温暖还是寒流”的设问,将物理体验升华为对人生境遇的隐喻——那些看似阻碍的“寒流”,是否也藏着如棉被般的庇护?这种辩证思维贯穿全诗,在“阳春信至”的节点上达成和解:太阳与蕙风“绝不会低下高贵的头”,以拟人化的坚定消解了寒流的威胁,赋予踏春行为以精神象征——即便“深一步浅一步”,脚步本身便是对岁月的应答。
诗的语言兼具意象的密度与节奏的舒缓。“气喘吁吁”的枝头、“高贵的头”的太阳,将自然景物注入生命特质;“宽心———/岁月悠悠”的破折号,让思绪在停顿中沉淀,形成余韵悠长的留白。整首诗于寒暖交织处见真章,既承认困境的存在,又拒绝向寒流低头,最终在“踏春”的动作中完成对生命韧性的礼赞——所谓岁月悠悠,正是在每一次深浅不一的步履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