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用真情的爱,书写大地的诗章
——读《美丽查干湖》
吴志坚(新疆)
手捧张顺富先生的《美丽查干湖》,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查干湖的大门。作为生长在新疆伊犁,被伊犁河滋养长大的我,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我长期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张顺富先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担任职业编辑,我俩的经历和工作非常相似,所以我们的共同点很多,易于在与张顺富先生的比较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张顺富先生笔下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关怀,跨越了地域的界限,为我们呈现出文学创作中最动人的力量,也为创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引与启示。
扎根生活,让作品富有生命力
《美丽查干湖》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张顺富先生写作的“有根性”。他深深扎根于查干湖这片土地,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查干湖北岸马营子村无比熟悉,对那里的亲人充满敬爱与感恩。这种对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构成了他创作的强大内驱力,也让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对照自己的生活,伊犁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同样滋养了我。伊犁河不仅灌溉了土地,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生活故事。
张顺富先生的创作经历启示我们,要珍视自己生活的土地,热爱家乡,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倾注感情,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宝藏,从日常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灵魂的作品。
质朴文风,传递真挚情感
朴素自然的文风是《美丽查干湖》的另一大亮点。在张顺富先生的笔下,平实的语言承载着浓烈的赤子情怀和家国情怀,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他以文字为媒介,将自己对查干湖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关怀直白地传递给读者,这种真诚的表达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联想到我们的创作,不应过度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应学会用简洁、质朴的语言,真实地描绘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的本真。“最质朴、最真实的东西,方能打动人”,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能打动读者心灵的作品,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关注生态,体现人文关怀
张顺富先生在作品中对查干湖的自然生态和一切生灵给予了深切的体恤与关爱。在《绵羊》《红骏马》《蜻蜓》等文章中,他呼吁人们善待动物,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现出深刻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关怀。伊犁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风景迷人,同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物种类,我们作为创作者,也应当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通过文学作品引导人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为构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灵魂书写,追求创作真谛
张顺富先生的创作本质上是一种灵魂的回归和情感的喷发,是不吐不快的心灵写作。这种对创作的纯粹追求,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感染力、吸引力和悦览性。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当保持这份纯粹,倾听大众的呼声、倾听内心的声音,用生动、鲜活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只有当创作源于灵魂深处的热爱和思考,才能赋予作品真正的价值。
张顺富先生的《美丽查干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创作者要热爱生活、扎根土地,用质朴的文字书写真情实感,关注生态环境,进行灵魂的创作。作为同样热爱家乡的创作者,我将以张顺富先生为榜样,汲取他创作中的精华,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宣传伊犁的美丽、推动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吴志坚,爱好文学和摄影,曾任地州级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新疆"十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伊犁州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新闻和文学创作工作,在《求是》杂志、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摄影报》《新疆日报》《兵团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网络平台上发表作品400余篇,100余件作品获奖。近年编著《伊犁脱贫攻坚故事》和《记录伊犁》等书。】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