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东北生态的颂歌
——读《美丽查干湖》
张洪福(吉林)
《美丽查干湖》,如清澈见底的溪流,涓涓流淌。犹如一首轻柔舒缓的音乐,余音绕梁。是一桌视觉盛宴,是一组人生画卷,是一部厚重的风土民情。
一、视觉盛宴
《美丽查干湖》,《燕子》一文写到:“五一前后,查干湖畔春意浓浓,绿柳婆娑,榆杨展翠,燕子们便一群群的从南方飞回查干湖畔,奏响了春天的交响曲,燕子欢快的歌唱着,伴着歌声的小草儿尽情地摇曳着,蝴蝶追逐着、嬉戏着、飞舞着……”寥寥数句,一下子把人拉回了天真无邪的童年。
我也曾经在春天里奔跑,也曾在春天里嬉闹,也曾尽情享受着明媚的春光,也曾追逐着蝴蝶。张顺富先生的大作,唤醒灵魂深处的童真,真想再回到从前,再一次与燕子温柔的对话。再折一柳条,在唐诗的清韵里奔跑。
《燕子》,何止是拉开了春天的大幕。更是拉开了一幅诗话的人生。春燕,在诗经里呢喃,在王谢堂前飞舞,在苏轼词中穿柳……
《美丽查干湖》篇中的《大雁》写道:“大雁是禽类组织纪律性比较严明的队伍……成百上千只大雁,纪律统一,步调一致……”这不但让人了解查干湖大雁的习性。还感受到一种美德。
雁阵当空,告别查干湖的秋天。惊鸿遍野,宣告准时回归。从不误时令。是“礼让“与“信使“的化身。寓教于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美丽查干湖》篇中的《蝈蝈》,令耳边想起清脆的叫声。就像轻狂的年少,在田野恣意放歌。蛐蛐,寻常巷陌,司空见惯。
《美丽查干湖》篇中的的《蛐蛐》,让我知道百年前,查干湖的蛐蛐昂首进京的风采。拜读《美丽查干湖》中的《蛙》,让人在蛙声如潮中入梦。与辛弃疾对饮千古。《美丽查干湖》中有一种精灵叫做《蜻蜓》。
在湖面上轻轻一点,整个湖面上泛起涟漪。整个春天里泛起涟漪,乃至于在整个人生,泛起一道永不消失的涟漪。
二、人生画卷
《美丽查干湖》中金灿灿的《谷子》,红彤彤的《高粱》,馨香的《荞麦》,饱满的《玉米》,丰盈的《糜子》,光润的《大豆》,充盈的《芝麻》,茂盛的《紫苏》。
张顺富先生都赋予他们以灵魂。就连《苣荬菜》《芦苇》《碱蓬草》都那么积极向上。充满勃勃生机。它们随风起舞,娓娓地畅喁着秋天的童话。娓娓地讲述查干湖的过往……给查干湖注入了民族的灵魂。
《美丽查干湖》让我知道什么是妙笔生花,这些植物,在广袤的大地,熟视无睹。但在张顺富先生的笔下,摇曳生姿。如数家珍般,“沙场秋点兵”。
三、厚重的风土民情历史
查干湖的《冬捕》,写出白山黑水渔猎的厚重,写出查干湖人恢弘、豪迈。那宏大的冬捕场面,是激情在燃烧。像极东北人的性格——刚毅、果敢、粗犷。那震天的呐喊,气贯长虹。《家乡的年》:辽金时代的帝王贵胄到查干湖”渔猎””巡幸”,举行“头鱼宴”“头鹅宴”……这些民族文化,让我惊叹查干湖历史,源远流长。查干湖的年味,极具东北特色,比如杀年猪、蒸粘豆包、贴春联外……此外,它还展现独特的风俗。比如餐桌上——鲫鱼、大胖头鱼、鲇鱼、黑鱼。这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决定的。在云流水的文字里,处处都能感受到查干湖厚重的风土人情和历史。
《美丽查干湖》是一扇窗,让更多人,了解白山黑水,《美丽查干湖》是一路,让松辽风月走出东北。多少人,枕着此书入睡,就像枕着清风明月,倾听东北的脉动。
2025年3月26日写于长春

【张洪福: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绿园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绿园区老年诗书画协会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光影》《寻音》《拾叶》《千首》四部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