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圣湖”千载有灵韵,饱蘸深情谱新篇
——读《美丽查干湖》
马玉环 (吉林)
前几天,有幸读到张顺富先生出版的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一卷卷查干湖的美丽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眼前一亮,激动不已,陶醉其中。
一、一幅美丽生态画巻
查干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干湖里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盛产胖头鱼、鲫鱼、鲶鱼、鲢鱼等等几十种鱼。
查干湖两岸农作物丰富,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向日葵等生生不息。随着查干湖蓄水量的增加,飞禽走兽也日渐多了起来:打渔郎、仙鹤、天鹅、野鸭、大雁、野鸡等随处可见;小一些的兽类如狐狸、兔子、獾子、黄鼠狼、豆杵子(达乌尔黄鼠)等也时而出没;草甸子上的骏马、牛羊、驴骡悠闲地啃食着青草。
查干湖岸边的湿地上蜻蜓在飞舞,蚂蚱、螳螂、扁担钩(中华剑角蝗)、蟋蟀等昆虫在草丛中鸣叫、嬉戏。这一切都在证明查干湖的生态环境进入了良性循环。在张顺富先生的笔下,这绿色的生态环境又活灵活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家乡的记忆》一文中这样写到:“春夏之交,百鸟翔集,呢喃欢语,乐满天空。草甸上鸟窝处处, 鸟儿此落彼飞。”读到此,让我想到了作家巴金《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鸣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我曾经被巴老笔下的鸟儿之多所震惊,如今,我又见到了“鸟的天堂”,它原来就在张顺富先生的笔下——我的家乡查干湖!
“丹顶鹤、白鹅、大雁等上百种鸟类,陆陆续续地飞回查干湖。它们要在查干湖沼泽地里选择最佳的孵卵位置来孵化仔雏,为家族繁衍而勤劳奔忙着。” “黄色的迎春花,星星点点开在查干湖畔多个角落里……迎春花是大地母亲送给查干湖畔的第一朵芬芳。”
“查干湖冰封一冬的湖面,在春阳照拂下,冰层酥脆,冰水如同催化剂般,催促着冰排快速融化。冰封了一冬的鱼儿们,看到红日蓝天,欢呼雀跃,在湖水中,尽情地畅游。”
以上这些文字是张顺富先生在《春天》一文中所描绘的查干湖美丽景色。读此文,我仿佛听到了鸟振翅,嗅到了花芬芳,看到了鱼跃水的圣湖之美景。
二、充满童真童趣的乐园
童年是许多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例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童年的天真与童趣;高尔基在《童年》中将苦难转化为精神食量;再如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描述她在菜地里给爷爷的草帽插满玫瑰花的情节,至今读之仍散发着玫瑰的芳香。
张顺富先生的《美丽查干湖》也不乏充满童真童趣的描写。“四五岁时,我就跟着哥哥们学习去草地抓蝈蝈……抓蝈蝈时,我们几个小朋友都静静地蹲在草丛里,耐心等待蝈蝈的歌声响起时,才能循着歌声响起之处寻觅蝈蝈的足迹……蝈蝈在草丛中行动敏捷,听到点动静,歌声便戛然而止,迅速躲藏起来……为了抓到全须全尾的蝈蝈,我们相互传授着经验和技巧:抓蝈蝈时手要空心等待,看见蝈蝈嘴咬草茎时,立即上去双手扣住,待蝈蝈挣扎时,才能小心翼翼地抓住蝈蝈的脑袋,两手轻轻地把蝈蝈放入笼中。”这段文字出自张顺富先生《蝈蝈》一文。文字灵动自如、生动形象,将捉蝈蝈的孩儿小心翼翼的样子跃然纸上。透过文字我仿佛看到了“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一副小儿垂钓的画面。
在《蛐蛐儿》一文中,张顺富先生写到:“小时候抓蛐蛐儿是我们小孩子的一项娱乐活动……但抓蛐蛐儿可是个难度较大的活儿。蛐蛐儿机智灵活,反应特别快,稍有点风吹草动,蛐蛐儿就会急速钻入缝隙或在杂草中消失了,很难找到……抓回来后,用草席编围栏,扎起一个直径有3米的大圆圈,两个人一组,选出自己最满意的蛐蛐儿,就开始斗蛐蛐儿比赛。”
阅读张顺富先生所描写的“儿童挑促织”的情节,让我想到了济慈的《蝈蝈与蟋蟀》将虫鸣比作大地的诗歌。是啊,这些大自然精灵的歌唱不就是对大地的赞美吗?无论是《蝈蝈》还是《蛐蛐儿》《蜻蜓》《大榆树》《碱蓬草》都是张顺富先生对大地的歌颂,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童真童趣中包含着他对家乡的故土深情!
三、传奇色彩跃然纸上
传奇色彩是文学超越现实的翅膀。它既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永恒好奇,也倒映着不同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西游记》《聊斋志异》《荷马史诗》等等这些鸿篇巨著之所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因为它们传奇色彩浓厚。无论是《山海经》的奇兽,《沙丘》里的沙虫,还是《哈利.波特》中的飞天扫帚,都是读者眼中的传奇。
《美丽查干湖》虽然是一部散文集,注重写实,但也不乏传奇色彩的铺陈。就像鲁迅笔下的赤练蛇、何首乌的故事一样,深受读者喜欢。《绵羊》一文中的“马营村羊王”,不但长相威风,而且力气大,具有领导能力,不用专人牧放。“每天只要打开羊栅栏门,头羊自己就带着羊群到湖边草地里去吃草。渴了,羊们自己到查干湖边去喝水;傍晚,羊吃饱后,头羊带着羊群自己回到家里。”因为这只头羊具有凝聚力,它带领的羊群竟然让全村人挨过了三年困难时期。真是奇哉,异哉!
在张顺富先生的笔下:一只火狐狸在得到了爷爷的救助后回来报恩;丹顶鹤伤好后,一连三天不肯飞走,在天空飞翔鸣叫,感谢我们的救治之情;爷爷闯关东后,在查干湖旁《铁锅炖鱼》《烤鱼排》等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些传奇色彩无不在彰显着查干湖人仁爱、友善、自强、团结、重情重义等人格特点。
四、查干湖的历史与传承
阅读完《美丽查干湖》,查干湖的历史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早在1.3万前的旧石器时代,青山头人就在查干湖畔的青山头靠渔猎为生,他们叉鱼、捕兽、采集、围火而食……辽金时期的历代帝王们来到查干湖畔进行渔猎活动——“春水秋山,冬夏捺钵”。
“1102年,天祚帝登基第二年,正月过后,就率领王公大臣,从京城出发,奔查干湖。当年四月初,天祚帝浩浩荡荡的皇家队伍到了查干湖北岸马营子村,安营扎寨,边办公,边渔猎。皇帝行营,马匹数千骑,白天万马奔腾,尘埃四起;晚上马嘶人喧,灯火通明,热闹非凡。”阅读张顺富先生的《春捺钵》,在夜深人静之时,一千年前的人欢马嘶犹回响在耳畔。远古的人类文明是一篇多么浩瀚的历史画卷啊!查干湖是不屈的湖。张顺富先生在《蜻蜓》一文中这样写到:“1940年夏季时,抗日游击队在查干湖马营子村,利用青纱帐的掩护,消灭30多个前来抓壮丁的日本鬼子。”查干湖在抗日战争中也不失英雄的本色。查干湖是不竭的湖。
20世纪至70年代,霍林河围湖造田导致查干湖水位骤降。1976年,前郭县人民政府启动了历时8年的“引松工程”,修通了53.8公里的人工运河,将松花江水引入查干湖。自此,查干湖重新焕发生机。“引松工程”这一伟大的壮举必将载入史册。查干湖是生生不息的湖。
冬捕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的冰雪渔猎文化活态遗存。具有传奇色彩的“祭湖醒网”从辽代延续至今。自2002年起,查干湖连续举办了23界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张顺富先生在《冬捕》一文进行了详实的描述。
2018年9月26日,首长专程前往查干湖考察,视察当日,首长乘船考察水域保护情况,为查干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有力、有效的具体指导。自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查干湖落地生根。
张顺富先生对《二哥》《大嫂》《杨老师》的深情描写,那是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恋与感恩,是不忘本的故乡情怀。
查干湖的千年变迁,是一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史诗:从青山头人的原始渔猎生活,到现代生态的涅槃重生,它见证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改造。
现如今,这座“塞外明珠”正以冬捕文化为纽带,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诠释着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共生之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查干湖人,我们要时刻牢记首长的话,要保护和传承查干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查干湖的精神文明。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热爱、宣传我们的家乡。在这方面,张顺富先生给我们带了个好头。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不断挖掘查干湖以及查干湖周边的文化,在故土中寻根。让查干湖文化成为吉林省乃至中国北方的文化名片。
2025年3月26日写于前郭县

【马玉环,中国寓言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小寓言大作文掉进陷阱的狐狸》一书,在《小说月刊》《五月》《学生家长社会》《幽默智慧》《长沙日报》《松原日报》《松原文艺》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