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真情用笔唱家乡
——读《美丽查干湖》
肖英奎(吉林)
读张顺富先生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为张顺富先生真情用笔讴歌家乡查干湖的举动,感到振奋和激动。
他那对祖国、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他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新性文字表达,他那对待生命万物的宽阔胸襟,让广大读者深受教益与启迪。
张顺富先生在吉林省作家协会工作期间,先后主编过《文坛风景线》,出版过数十部书籍,笔者都认真拜读过。张顺富先生是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又是集编辑家、作家、文史研究专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让笔者更加仰慕的是,2001年至2021年,他连续五次出席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由此可见,他在吉林省文学界专业影响力和分量;二十多年来,张顺富先生悉心培养广大业余作者、引导创作成长、推荐作家成果面世等方面,倾心做了很多工作,本人就是小确幸之一。
有熟悉行业的人士对笔者说道,他的工作是作协功能发挥的一个标志,是服务作者的一个劳动缩影,是文学繁荣昌盛持续激发内生动力的一个保证。
拜读《美丽查干湖》散文集,心情是惬意的。该书呈现的内涵和形式,让读者对美丽查干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对查干湖一带的风土人情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在第一辑中,《大桥》《冬捕》《金字招牌》《家乡的记忆》《福寿牌》《春捺钵》等文中,作家非同寻常的写作天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桥》,写出查干湖大桥,对查干湖两岸、渔场旅游岛、青山头、马营子村、文旅往来的重要性。作家深情地写道,“站在家乡马营子村,望着查干湖大桥,是人间一道旖旎的风景;站在查干湖大桥望着家乡,又是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卷。”
《冬捕》是指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2月的查干湖冬捕的时节。2024年,以古老神奇的冬捕仪式和壮观捕鱼场面,吸引逾百万游客,展现当地的渔猎文化。作家进一步研究它的历史和自然成因,形象地生动地展示渔把头捕鱼的工具和方式,收获着劳动人民在捕鱼过程中的畅快和喜悦。对于查干湖的金字招牌,作家总结了,“春捺钵”、查干湖美食节、蒙古族文化旅游节等,是创新性的文化举措。
《福寿牌》一文,透露着其鲜为人知的家人家事,包括上善若水的母亲以及祖上的历史连接,在作家笔下,娓娓道来,熠熠生辉。 在第二辑中,读着《铁锅炖鱼》《清蒸鱼》《烤鱼》《烤鱼排》《烤鱼泡》《蒸鱼子》《鱼》《黑鱼》《鲫鱼》《怀头鱼》《嘎牙子鱼》等文章以后,心中有一种渴望,什么时候能到查干湖游一游,品一品查干湖多种鲜美的鱼,好好地解解馋。作家的文字力量,释放人间烟火气,表现多种鱼的美味,折射出作家对家乡美食的依恋。更令人羡慕的是,作家写出了各种做鱼的独特做法,写出了技艺的某种微妙,写出了各种鱼品的特点。
在第三集中,作家结合小时候对家乡12种动物的印象,叙述美丽的查干湖来自自然界的骄傲。没有历史常识的积淀,没有平时细心的观察,没有一颗平凡人的视角,完成对12种动物的至臻描述,是万万做不到的。在作家的笔下,《燕子》是来报告春天的,最美的音乐是《蛙》声阵阵,最动听的歌谣是《蝈蝈》的叫声,最爱听《蛐蛐儿》的好声音此起彼伏,最平凡的是《蜻蜓》色彩纷呈,最有秩序感的是《大雁》在空中排成个人字飞翔,最爱看的是《雁鹅》那憨态可鞠的模样,最动心的是马营子村的《绵羊》王,最有故事的是《獾子》神出鬼没,最有风格的是查干湖吉祥鸟《丹顶鹤》,最具激励意义的《红骏马》开启历史的一幕,最忘不了的是《火狐狸》的往事又在查干湖畔上演。 在第四辑中,民以食为天,在作家的家乡情怀中,占据三分之一的位置。洋洋洒洒的四五万字,为读者进一步认识家乡植物,了解查干湖周边的魅力所在,增强歌颂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找回失去的记忆,提供了久违的文字导引。
在对《谷子》植物叙事中,呈现了一段革命故事。火红的《高粱》,恰似一把把火炬,照亮家乡人向上的生活。《荞麦》曾有过歉年救人的记载,至今难以忘怀。传统美食《玉米》,当下是增加收入的主渠道。
《糜子》引发了一段家事和上学的历史记忆,因为粘食“救人”和扛饿。《黄豆》还原了母亲做豆腐的情景,展现平凡人家的过往。种《芝麻》《紫苏》,家乡人用它调济出美美的生活味道。常上美食排行榜的查干湖《白萝卜》,其碱性特质,与众不同。家乡的《西瓜》,历经数十年,借助查干湖地域优势,开花结果,久负盛名,那里有一段家乡人亲情互动、和睦相处的典故由此展开。
《苣荬菜》的味道,在作家的味蕾中,永远是甜的。产生在一片又一片《芦苇》中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对家乡《大榆树》深情地回眸,对《碱蓬草》赋予了幸福草的期盼,对《向日葵》独特风景描绘,对家乡人依赖《香蒲草》生活点滴,对《艾蒿》以及端午节的渊源,对唐诗宋词中《荷花》咏吟,对查干湖《盐》的沉浸式成就般地叙说。通过作家有感情有温度的彰显正能量的平实又出彩的表述,让广大读者领略到了查干湖畔“粮食”从那儿来,“植物”从那儿生,人们梦想从那儿圆的生动写照。 在第五辑中,回忆上大学前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及,展现了作家重情重义的鲜明品格。
作家写到《大嫂》,那种秉承节俭美德,把家里苦日子努力过成温馨日子的一件件家常事,以及孝顺、善良、淳朴、勤劳等优良品德,在大嫂的思想和行为上,无不得到体现。在支持作家继续读书改变命运的抉择上,自己亮明态度,诠释着她无私和奉献的精神涵养。
在写《二哥》时,作家深情地回忆二哥帮助弟弟的一幕幕情景,他既善解人意,又和弟弟有共同语言。在峥嵘岁月里,每做的一件事,在二哥看来是小事、微不足道,然而在作家看来是心中大事、不忘本,记得住、懂感恩。
在写到知识渊博的《杨老师》时,作家想起了小时候读书的学校,想起了那些老师和同学。在教师当中,杨老师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作家的脑海里。寒冷的时候,杨老师第一个来点炉子,让同学们在暖暖的教室里读书。夏天的时候,杨老师主动为学生做纱窗,防范蚊虫叮咬,让同学们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杨老师对文学情有独钟,常常要求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在第六集中,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为题,勾勒出查干湖的春天的胸臆澎湃、夏天的美味佳肴、秋天的五彩斑斓、冬天的金山银山…… 著名作家乔迈在序言中写到,《美丽查干湖》,无论写家乡、写人物、写植物、写动物、写冬捕、写夏捞、写美食……都向读者全面、立体、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查干湖……
一个作家,用同一主题,一气呵成,写出60篇散文,在吉林省文学界是屈指可数的,值得鼓励和称赞。“中华处处好河山,查干湖美景胜江南。”这是《美丽查干湖》封底的一句诗意表达,既是作家杰出的文学结晶,又是新时代殷切的期许,更是我们努力创作的方向。
2025年4月1日写于长春

【肖英奎,吉林省群众文化理论专家,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长春市文学社团协会书记、会长。著有《文如其人》《畅思苑漫笔》等著作。】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