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沐之
你孤傲的心
也许已沉默
在猜想着那片羽毛
挂在枝头还是路过
请闭上嘴
也请敞开心
看那只飞累的鸟
在电线上摇摆着唱歌
风儿吹散了羽毛
翻看着你贴身的颜色
那只是一只孤鸟
白云留下过几片寂寞
阳光已无睱顾及
风中的景致
还有那巢中幼鸟
呼唤着饥渴
谁在揣测孤鸣
倾听清脆的欢叫
看空中的翅膀
挥舞着来回奔波
纵然不是天命
更谈不上奢望
飞翔中天籁般的音符
还有远方那静寂的歌……
2025-4-12修于钓鱼台
《沉寂……》一诗以细腻的意象编织出孤独者的精神图谱,在自然物象与心灵褶皱的互文中,展现出对生命状态的深沉观照。诗中“孤鸟”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既承载着个体的孤傲与寂寥,又隐含着对生存姿态的叩问——当“羽毛”(或许象征心灵的轻盈或记忆的碎片)悬置于“枝头”与“路过”的选择之间,首节便以悬而未决的张力奠定了全诗的沉思基调。
诗的张力在于“沉寂”与“发声”的悖论:第二节“闭上嘴”与“敞开心”的矛盾指令,恰如“飞累的鸟”在电线上“摇摆着唱歌”,疲惫与坚持、沉默与表达在此形成微妙平衡。第三节“风儿吹散了羽毛”打破静态,以“贴身的颜色”隐喻隐秘的自我,而“孤鸟”与“白云留下的寂寞”构成空茫天地间的精神对位,孤独被具象化为可触摸的视觉符号。
诗的后半段转向生命的延续性书写:“巢中幼鸟/呼唤着饥渴”将个体孤独置于更广阔的生存语境中,孤鸟的“来回奔波”不再是单纯的自我放逐,而成为责任与本能的投射。末节“飞翔中天籁般的音符”与“远方那静寂的歌”形成复调,既承认“不是天命”的现实重量,又在“挥舞翅膀”的动态中坚守着超越性的精神向度——孤独至此升华为对生命节奏的主动应和,沉寂里回荡着未被驯服的声响。
全诗语言凝练而富有质感,“摇摆”“翻看”“挥舞”等动词赋予静态意象以呼吸感,自然场景与心灵褶皱在“阳光”“风儿”“电线”等细节中无缝衔接。沐之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到孤独中的神性微光,让“沉寂”不再是封闭的深渊,而是通向自我对话与生命共情的通道——正如孤鸟的歌声,在电线上、在风雨里,终究以独特的频率震颤着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