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盖吉忠
乡村的美,美在生态,美在宜居宜业,美在群山环绕,树木高耸入云;美在景色迷人,犹如一幅山水画挂在我记忆的堂前,正在悄然唤醒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记忆。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乡村披上了绚丽多彩的衣衫。你看,远处群山巍峨,树木泛出新绿,翠绿的叶子随风摇曳,就像少女舞动艳丽的裙,小鸟落在枝叶上,吵醒了春天。我行走在家乡的春天,处处感受着家乡和谐之美,人文之美。
我的家乡铁力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心部位,东枕小兴安岭千里林海,西接松嫩平原万顷良田,呼兰河在这片土地上蜿蜒而过,是名副其实的林都伊春“南大门”,哈尔滨“后花园。”
山上树木众多,有珍贵的杨树、槐树、白桦树、水曲柳等。山下大片大片的农田,呼兰河两岸稻谷飘香,蛙声如潮,居民生活幸福美满。如今乡村植被良好,山上树木葱绿,野生动植物繁多。高大的树木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丰富的树木落叶为土壤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使五谷茁壮成长,家禽家畜在溪边田头地角放养,啃食野草野菜,粪便肥沃了田中土壤,居民适时采摘榆钱、槐花、蘑菇等食材,有利于它们再生长,避免寄生植物破坏营养。
我所在的村庄坐落在公路边,那里环境优美,景色迷人,令人向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贯穿整个小屯,路两边栽种着柳树,千般婀娜,这时,我吟诵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我沉浸在诗的海洋之中。路两边的铁栅栏整齐划一,像巨人一样守候着乡村的和谐与宁静。路边沟用半个石灰桶铺在下面,大水流过不会冲坏。卫生箱每隔几十米安放一个,垃圾分类处理,街道宽阔整洁。人们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生活无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宜居宜业,城里人羡慕嫉妒。乡村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水墨画,百读不厌的诗和远方,待到百花盛开时,还来欣赏乡村风光。
村庄不但环境好,而且居住舒适。村庄四周绿树环绕,处处能听到鸟语,时时能嗅到花香。家家户户砖瓦化,室内装修豪华,一点也不亚于楼房,室内有卫生间,自来水全部入户。厨房全部电气化,做饭炒菜没有油烟,安装了除尘设备。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健身休闲是人们的首选,绿荫下人们闲谈阔论,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夏日,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空,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人们赶着牛羊高兴地回家了,牛哞哞的叫声和羊呼儿唤母的声音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饭菜的香味萦绕在小屯的上空,一直氤氲在人们的心里。人们乘着落日的余晖,带着丰盈的收获,开着豪华的小轿车回家了。条件好的农民在城里买了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他们虽然生活在城里,但是心在农村。他们离乡没有离开黑土地,黑土情深,黑土地是他们的根,他们的魂。
远处的街灯明了,映红了整个天宇,也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人们经过一天的劳累,脸上带着喜悦的表情,有说有笑,来到了装饰一新的广场,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扭起了欢快的东北大秧歌。他们娴熟的动作,一点也不亚于城里的秧歌队,他们扭出了农民的新风貌,也扭出时代风采。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步提高。
久居闹市的人们最喜欢恬静惬意的田园生活。农村没有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农村是一片净土,空气清新,吃得放心,睡得安心。没有房车贷的困扰,也没有城市人奔波劳顿的压力,更没有为了生计四处找工作的烦恼,生在农村快乐无悔。
乡村之美,美在山清水秀,美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美在衣食无忧,美在沃野厚土。
作者简介:
盖吉忠,黑龙江省庆安县大罗镇中学高级教师。北林区作协会员,小说、散文、诗歌发表在《绥化晚报》《伊春日报》《北极光》《青年文学家》《中国作家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