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 摊
许振宁
夕阳余晖,公园小树林一角,人来人往,石桌石凳。
张大爷拿着保温杯兴致勃勃地按时来练摊了,不过他不是来卖小商品,而是“卖”棋的,棋是中国象棋。怎么卖?把棋摆在石桌上,旁标汉隶书“以棋会友,不厚学费”条幅挂在小树上,字遒劲有力,下有本市某著名书法家落款。老人点上一支烟,落寞地盯着棋盘,不时用食指弹弹烟灰,悠闲而自得。
不一会儿,路过的人就有指指点点的,终于就有人过来搭讪:“老人家,您的条幅有字写错了。”说话的是位戴着近视镜的中年人。
“不会的,”老人肯定地说,“那请指教。”
“什么是‘不厚学费’?是您老教棋不收学费吧?”
“教棋吗,学费还是要收的。‘不厚’就是‘薄’吗。”老人狡黠一笑。
“那怎样收费?”
“哎呀,坐下玩两盘不就明白了?”
围观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人们议论一大把年纪了,赚钱有邪道,想歪了心思。老人似乎没听见,无解释无表情无搭腔。烟在指尖袅袅上升,一脸的从容。
还是那位中年人思索后坐下,说:“那就请教您老人家了,手下留情啊。”
“哈哈哈!”
楚河汉界摆开。开始双方有君子之风,彼此谦让。不久“硝烟”四起,“战火”遍燃。当顶炮,把马跳,巡河车,堵象眼,卧槽马,霸王车……围将堵帅,你来我往,难解难分。不时有旁观者给中年人指指步,老人也不动气,总是笑呵呵的,结局是握手言和。
此时老人又点上一支烟,竟讲起如何让当顶炮及时打出去,撑士严防马卧槽,车要及时站擂之类“棋理”说教,好像是赢者。
教学相长,受益双赢,也就莫谈“费”了。
天边晚霞映红半边天,又有人陆续和老人下起棋来……
一天原单位的老领导老熟人来到,“你好有兴致啊,张总工!听说你在这摆起棋摊?挺火的啊!”
“什么风把你刮来了?哎,退了吧,那就来一盘?”张总工挺兴奋的招呼。
“学费怎么算?”
“随你的便。”
“哈哈。”
”“哈哈哈。”
俩老伙计笑意盈盈。
在“呯”“啪”冲杀持续着,不亦乐乎中,老张道:“老领导,实不瞒,一年前我查出绝症,大夫说只有六个月时间了,让我想开来,赶快生活吧。我思来想去,平生爱好就是写写字下下棋,这不,上午临帖练字,午觉后就来找人下棋,为下棋还专门读棋谱,究棋理,棋艺大有长进唻。”
“你收的学费是——”老领导不解地追问。
“总是和棋,偶尔输之,何来学费?赢了人家,就此探讨棋理,就当陪我玩玩,乐呵乐呵吗,我当感谢人家呢!”张总工解释着。
“哎呀,我说呢——都和什么人下呀?”
“来者不拒。有几位年轻人常来,小朋友也行,做些普及,昨天还有俩老外来摆盘,要拜师呢!你看,我的象棋刚换上红木大子,上档次,有气派吧,还是托人在上海买的。”张老呵呵笑着说。
“呀,你可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可不像过去的老张啊。”老领导又看看张老,“现在身体怎样?”
“老伴陪着,半年前去检查,上个月又去检查,病情没发展,还减轻了,大夫很吃惊,问我都吃了什么药。”
“那你吃了什么药?”
“我就吃了这副药嘛。哈哈哈!”张老边说笑着边指着棋盘。
过了半个多月老领导又来了,不见张老,第二天第三天,一星期还不见。就去打听,原来张老和老伴去新马泰旅游了。
老领导坐在石凳上,若有所思地点起了一支烟……
写作体会:退休老同志应有个人爱好、生活目标,精神需求尤为重要,这也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文章虽为“虚构”,也是结合退休的周围人和事,有其生活原型的。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