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文/崔云生(山东)
相见欢
这兰舟不再孤单
此时吹箫
美乐人间弥漫
相见欢
这玉簟不算太宽
此时抚琴
美乐天地缠绵
两处不再闲愁
春红抹上眉间
两腮羞羞的如海棠
云朝雾晚
两手不再空悬
胭脂有了温感
两眼噗噗的如珍珠
玉盘饱满
诗评:在古典意象中流淌的心灵共振
崔云生的《相见欢》以词牌名为题,却跳出传统离愁别绪的窠臼,在古典意象的交织中,勾勒出两心相契的温情画卷。诗的语言轻盈如羽,情感却沉郁如酒,于细微处见真章。
一、意象的交响:虚实之间见情致
诗中“兰舟”“玉簟”“箫声”“琴音”等古典符号,构建起雅致的时空背景。兰舟不再孤单,玉簟不嫌狭窄,一“吹”一“抚”间,乐声从人间漫入天地,既是现实场景的摹写,更是心灵共振的隐喻——音乐打破空间界限,成为情感互通的桥梁。虚写的乐声与实写的器物相映,让“相见欢”的喜悦从视觉、听觉蔓延至整个感官世界,仿佛能触摸到空气中流动的温情。
二、情感的褶皱:从闲愁到圆满的蜕变
诗的脉络暗藏情感的递进:前两节以“不再孤单”“不算太宽”铺垫相见的机缘,中两节“春红抹眉间”“海棠羞两腮”刻画相见时的娇羞与明媚,末节“两手不再空悬”“珍珠落玉盘”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曾经的“闲愁”“空悬”化作胭脂的温热与泪滴的饱满,既是久别重逢的感动,亦是心灵归位的圆满。“云朝雾晚”四字,既点出时光的流转,又暗合“两情若是久长时”的坚韧,让情感层次更显丰富。
三、语言的张力:凝练处见生动
诗中比喻鲜活而不落俗套:“两腮羞羞的如海棠”以海棠的娇柔状羞怯,色泽与情态兼具;“两眼噗噗的如珍珠”用“噗噗”拟声,既写泪落之态,又暗含心跳的韵律,使静态的“珍珠”充满动态的情感张力。短句的跳跃与重复(如“相见欢”的回环),形成诗歌的节奏感,仿佛心跳与呼吸的共振,让情感的表达更具感染力。
四、古典与现代的和弦
诗虽沿用古典意象,却跳出旧词的哀婉,注入现代的情感表达。从“闲愁”到“温感”,从“孤单”到“饱满”,展现的是当代人对情感联结的渴望与珍视。末句“玉盘饱满”既是对泪滴的收束,亦似对圆满的期许,让整首诗在古典的韵律中,流淌着现代心灵对“相见”的深情诠释——不是刹那的欢喜,而是灵魂相遇后,岁月里的温柔回响。
崔云生的诗,胜在以简笔绘深情,于古典意象中酿出现代的心跳。《相见欢》不仅是一次场景的重现,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谈:当两个灵魂在时光中相遇,所有的等待与孤单,终将化作眉间的春红、腮边的海棠、掌心的温热——这便是人间最动人的“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