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褶皱的萝卜
文/孙佰玲
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自内蒙古大草原,不远万里领着老伴来北京看病,他租住的是北京琨御府小区,论理说这里属于豪宅,租金实在是太贵了,日租三百,月租八千,可是这里离医院却是最近的。
初来乍道,茫然不知所措,兜兜转转,有时候进来出不去,有时候出去进不来,找不到回家的路,看不见回家的门,没有办法,只能问路,通往医院的路虽然有几百米之遥,行走起来却是那么漫长,老人每天必须行走的路线,即是一条希望之路,也是生死之门,凡是重病和大病都来首都来医,请最好的医生,进一流的医院。
恰巧我正在做这个小区的保洁,每天都要和老人家打个照面,问路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老人找不到家门了,或者有什么突发情况,都会找到我,我就会把他送至家门口,尽其所能能帮助一点是一点,都是苦命的人,身在他乡,也是身不由己。
怎奈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我这近乎微乎其微的帮助,老人家却记在了心里,感谢的话一直挂在嘴边。
有一天,我正在打扫楼道,老人家摆摆手叫我,我急忙走上前“大爷,您有事吗?“
老人说:”我明天就要回内蒙古了”大娘的病好了吗?没有,老人摇摇头。我们该回家了,姑娘,感谢你这段日子的帮助,我这里有半袋面粉,还有两个萝卜,你拿回去吧。”“我不要,您带走吧。”“我知道,姑娘你出来打工也不容易,有时候还得自己做饭,我带不了这东西,扔了太可惜了,你要是不嫌弃的话拿回去做了吃吧。我也没有什么能给你。”
还能说什么呢?盛情难却,我只好收下老人家的东西,看看这半袋面粉,还有这两个己经糠糠出现褶皱的萝卜,鼻子酸酸的。
为老伴看病能够倾其所有,自己却舍不得扔掉两个萝卜,来高端的医院,请最好的医生,古稀之年,还行走在这未知的路上,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心里最爱的那个人。
别来无恙,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身体安康,幸福到老。
【作者简介】:孙佰玲 吉林省松原市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代表作品有《书记让权》,发表在黑龙江省农村报上,并获得″哈拖杯"我看家乡有奖征文三等奖,诗歌《新农夫的故事》散文《永远的朋友》发表在吉林省颂禾合作社农民通讯上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